第05版:两会特刊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增:

推进氢能全产链均衡发展(代表委员面对面)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5 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表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保障能源安全、重塑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新格局的重要手段。我国“十四五”规划和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除一系列顶层设计之外,各地方政府积极发布相关配套政策,共同构建氢能综合发展体系。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氢能是促进新能源存储与消纳、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的保障。

  氢能产业链较长,涵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及其应用等诸多环节。水电解制氢、氢燃料电池等环节,存在过度投资情况,应当从宏观上进行合理布局;而氢气储运环节投资热度明显不足,制约了氢能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为推进氢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议国家进一步重视氢安全,推进氢能全产链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国产国造稳步发展。加强统筹全国氢能产业布局,根据氢能安全性要求设定市场准入门槛,避免无序竞争。优化配置国有资本向氢能装备领域集中,发挥“链主”龙头作用,加强头部企业间战略协同,促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整体配套协同,积极推行国产国造。

  二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底线,完善全行业政策体系和行业标准规范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和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加快推进氢能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产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研究,建立健全产业安全标准规范,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着力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制度基础,保障氢能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三是构建氢能产业链多元化创新平台。依托行业龙头,针对氢能产业制、储、运、用全链条构建多元化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上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我国氢能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李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