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一线·调查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3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提供坚实可靠能源保障 构建区域能源发展新局

京津冀发布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3月04日   第 13 版)

  近日,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谋划了京津冀区域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举措,提出到2025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为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实可靠能源保障。

  该《行动计划》是基于哪些因素考虑的?具体提出了哪些目标和任务?三地该如何分工协作、相互融合,形成“1+1+1>3”的区域优势?

  ■功能互补、分工协作

  打造全国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对于出台《行动计划》的动因,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来现余表示:“这个计划坚持系统观念,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对于能源发展的新要求,统筹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条件和区位特点,增强能源在设施、科技、产业等方面的整体谋划,形成彰显优势、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协调运转的区域能源发展新格局。

  来现余进一步指出,今后三地将强化整体谋划,形成彰显优势、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协调运转的区域能源发展新格局。推进京津冀共同开展一批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实现一批创新技术成果中试验证,推动一批先进产品装备示范推广,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示范区,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合力打造全国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用能方式转变

  推动重点领域用能低碳转型

  《行动计划》指出,三地将着力构建“1+6”的目标任务体系。“1”是指“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为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可靠能源保障。

  “6”则是布局了6个方面主要任务。具体来看,包括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建设的先行区;共同培育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打造能源消费革命的示范区;统筹构建清洁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区域能源供应格局;合力打造高效融合能源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示范区;共同建立公平开放能源机制,构建区域能源一体化发展的营商环境;协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能源合作,推动京津冀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北京市将加快用能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用能体系。

  目前,北京市电力中长期市场、绿电市场基本建立,并逐步走向成熟。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指出,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绿电交易机制,持续推进绿电交易,加大绿电购入力度,逐年提升绿电消纳比重,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推广华能北京燃机烟气余热利用项目成果在清洁供热领域的示范应用,持续推动电厂、锅炉房、垃圾处理厂等各类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大力推广居民室内电、气、热的智能化调节和监测,推广智能计费、缴费模式,提高居民用户电力、天然气、热力使用便利度。控制煤炭消费节奏,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稳妥有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接下来,还将按照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计划部署,着力增能力、补短板,继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坚强可靠智慧高效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李如刚说。

  ■塑造‘1+1+1>3’的优势

  力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协同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氢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在氢能领域,北京市氢能产业已初步完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探索,基本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在新型储能领域,北京市则在研发创新、产品集成、市场推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如今,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能产业聚集地。该示范区北区、南区(一、二期)目前已正式投用,三期的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检验检测中心也将在今年年底投用,目前已聚集了190余家氢能行业企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气氢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突破900辆。据北京海珀尔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维峰介绍,目前该站配备了8台加氢机、16把加氢枪,日加氢量可达4.8吨,能同时满足500辆到600辆车的用氢需求。”除了公交车,还有渣土车、轻卡、冷链物流车、大巴车以及长途物流车等商用车,每天大约有170—18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来这里加氢。”

  据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于民介绍,功能互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系,为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上下游产业拓展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京津冀区域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氢能供应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形成互补,建立了完整的燃料电池产业链条。于民给记者举例,“比如,北京市拥有雄厚的高精尖研发创新实力,在氢能、燃料电池等领域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张家口、承德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可规模化制取绿氢,提供氢源保障;唐山市依托钢铁焦化企业和港区矿山,拥有大量矿石、钢材等重型物资运输需求,是燃料电池重卡汽车应用的典型示范场景,三地分工协作、相互融合、各有侧重的发展模式,可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协同提质提速。

  于民说:“三地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来往密切,‘北京研发、津冀制造’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形成了‘1+1+1>3’的区域优势。”

  毛东军认为,京津冀三地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总体来看,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已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毛东军表示,京津冀三地今后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积极支持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关键共性技术向区域相关主体转移,推动氢能与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