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行业电气化提速,一种具备可循环特性的新材料正受到业界关注。热塑性聚氨酯具备高强度、灵活性和耐磨性等性能,一直以来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缆等行业领域,热塑性聚氨酯下游需求正不断扩大,在能源转型大势之下,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能源制造领域中,热塑性聚氨酯应用潜力也正不断被挖掘。
■ 绿色低碳特性突出
今年1月,巴斯夫全球最大单一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线装置正式落成,该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生产基地。记者从现场获悉,热塑性聚氨酯是一种特性塑料,其成品是类似米粒大小的弹性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具备加工性能好、耐磨、高硬度、高强度等特点,更具备绿色低碳特性,在废弃后可加工重复利用,能够有效替代橡胶等传统材料,助力下游应用领域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绿色化是此次落成的热塑性聚氨酯生产线装置两大特点。一方面,该产线采用智能生产理念,利用自动导引车辆和自动化系统等先进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通过自建海上风电项目和长期采购绿电的方式实现绿电供应,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
实际上,科思创、路博润、万华化学等化工企业近期也选择“加码”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扩大热塑性聚氨酯的应用。业界普遍认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市场增长空间将十分广阔。
2022年6月,万华生物宣布研发出100%生物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这也是全球首款100%生物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使用由玉米秸秆制得的生物基材料进行合成,具备高强度、高韧性等性能,更在2023年宣布扩大热塑性聚氨酯产能。2023年9月,科思创则宣布在广东珠海最新投资的热塑性聚氨酯生产基地破土动工。根据规划,该生产基地最高年产能可达12万吨热塑性聚氨酯。该公司也提出了多种降低原材料碳足迹的方法,表示将尽可能减少原油及其衍生品、推动材料可回收、扩大生物基材料使用等。
■ 市场需求高涨
化工行业之所以频频对热塑性聚氨酯注资加码,正是由于下游高涨的新材料需求。
行业研究机构华安证券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热塑性聚氨酯消费量从32.1万吨快速涨至50万吨以上,2021年消费总量更是达到60.2万吨,同比增长20.2%。过去几年,我国热塑性聚氨酯产量及产能稳定增长,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张,其下游应用从鞋材、薄膜等市场扩展到智能穿戴、环保能源、医药等新兴高端领域。
同期内,我国本土热塑性聚氨酯产能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我国热塑性聚氨酯产量约为60.1万吨,整体产能占到全球的1/3以上,2021年产能增速达到13.8%,各大生产基地开工率也稳步上涨。
“热塑性聚氨酯的一大典型应用就是在电缆领域。”巴斯夫特性材料业务高级副总裁鲍磊伟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各领域电气化趋势势不可挡,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对电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用需求也将更加旺盛。”
■ 新能源应用潜力大
除电缆等传统电力装备领域,作为新型材料,热塑性聚氨酯还可以和新能源装备制造结合,进一步提升风机叶片、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性能,延长寿命。
鲍磊伟强调,热塑性聚氨酯在风电、光伏领域的应用潜力更大。目前,热塑性聚氨酯已能够用作风电叶片外边缘保护层原材料,这一保护层与空气直接接触,借助热塑性聚氨酯耐腐蚀、轻量化的特性,能够有效延长风电叶片的使用寿命。在光伏领域,热塑性聚氨酯还能够用于生产光伏组件框架,提升光伏组件使用寿命。
随着热塑性聚氨酯价值被挖掘,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该领域,并希望通过合作形式推进新能源发电设备研发工作。2022年,科思创就与风电叶片厂商时代新材合作实现聚氨酯风机叶片量产,并完成了千台聚氨酯风机叶片生产目标。今年1月,明阳智能则与巴斯夫特性材料签署了两项创新合作协议,表示将联合打造创新开发实验室,并针对聚氨酯复合大梁板展开深度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