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

CCER时隔七年正式重启

■本报记者 林水静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1月29日   第 09 版)

  燕山石化是参与此次CCER首批交易的能源企业。图为燕山石化牛口峪湿地公园。
  燕山石化/供图

  时隔近7年,睽违已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于1月22日在北京启动,市场启动首日总成交量达375315吨,总成交额为23835280元。

  CCER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通过开展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可为各行业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是我国碳市场体系的又一重要市场机制。

  自2017年3月CCER项目暂停审批后,何时重启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此次CCER重启意义何在?当前交易情况如何?未来CCER交易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形成碳市场双轮驱动模式

  CCER作为一种自愿减排机制,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中石化碳科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在市场销售获得减排收益,用于控排企业在全国和地方碳市场履约,作为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交易。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碳市场中的企业要满足国家设定的碳排放上限,超过上限的碳排放,需要购买相应的碳配额,这是一种强制履约机制。2021年7月开始正式运行的碳排放交易,涉及的是国家分配给企业的碳配额,而CCER交易涉及的是非控排企业通过碳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前者是国家分配给企业的排放权,后者是企业自愿参与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两种产品的来源和性质不同。”

  “CCER交易重启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已正式形成。”上述中石化碳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会各界,特别是传统‘碳圈’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期待值较高,CCER重启意义重大。”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工程师向柳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碳减排看,CCER是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激励机制,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控制甲烷排放等绿色低碳行为,弥补财税激励机制的不足。从碳交易看,该机制弥补了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行业有限等不足,丰富了市场化激励方式。CCER重启,从消纳端看,为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低成本实现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提供了新选项,为企业、大型活动、个人等通过部分碳抵消实现高质量碳中和创造了条件。从国际看,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碳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CCER重启除了扩大碳市场的覆盖主体外,还可鼓励新能源项目开展减排活动,从而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例如,新能源项目登记成为CCER项目后,可获得CCER减排量,该减排量可在市场中进行交易,为新能源项目带来额外收益,促进新能源技术发展。”伦交所集团碳分析师宋雨彤表示。

  当前仍是存量交易

  再次启动后,CCER现状如何?“严格意义上说,与其说是重启,不如说是新启动。”向柳解释,一方面,此前的CCER制度和机制已基本被推翻,比如,新的CCER机制弱化了行政色彩,将多个行政审批备案改为类似形式审查的登记;另一方面,此前旧的交易市场实际是基于9个交易机构的区域性市场,交易方式、价格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并非全国统一的市场。

  “除了机构设置、项目要求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外,此次启动的CCER还顺应了国家‘放管服’大方向,整体审批流程和管理模式都有所改变。之前CCER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备案方法学,企业提交项目设计文件,并由第三方机构出具审定或核证报告,最后再由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备案和减排量登记备案。而新的机制下,政府部门更注重市场管理,方法学的发布和制定也由政府部门管理。同时,强化了项目业主和第三方机构的责任,他们尤其要在合规性、真实性和唯一性上作出承诺。”宋雨彤表示。

  “此外,新CCER办法还要求公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登记情况、注销情况,项目审定报告,减排量核查报告等,同时明确要求数据保存期限,要求信息更加透明、公开。”王科表示。

  不过,由于一些环节尚未完成,CCER新的减排量还不具备签发条件。从正式启动当天的交易情况看,当前交易的仍是之前主管部门核证的CCER存量。“目前,CCER启动准备工作中的所有政策文件已经公布,整体进程已完成,但第三方机构资质审批尚未完成,相当于目前还没有由国家正式认证的第三方机构。这导致无法登记项目和减排量,碳减排量无法签发。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对CCER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的公告,第三方机构正式拿到资质后,新的CCER减排量才将进入市场参与交易。”宋雨彤进一步表示。

  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CCER的再次启动为全国碳市场增添了新活力,但用好这一机制仍非易事。

  “CCER的建设运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在政府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完善制度,规范交易活动,优化各环节流程,使CCER项目符合完整性、准确性、透明性、唯一性等原则,确保市场重启后稳定有序。”王科表示,CCER当年因“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规范”被暂停审批。如今,交易量问题虽可通过放宽抵消比例及交易门槛得到缓解,但仍需留意其对碳配额价格的冲击及对排放成本的影响。CCER项目的规范性问题也难以一劳永逸,涉及方法学、基准线动态优化及碳监测,还需要持续动态完善。

  “此外,CCER再次启动后的管理模式有变化,企业要注意《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带来的管理体制转变,了解新机制对市场运行和参与者角色的影响,以确保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王科进一步表示。

  向柳直言,目前CCER刚刚启动,仍处于发展早期,还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弱化行政色彩后,如何保证CCER项目、减排量的质量和认可度是一大挑战,要防范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提升项目合规性;另一方面,社会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的认识仍不足,一些企业和机构盲目跑马圈地,要防范投机炒作甚至诈骗等行为。

  “此外,在CCER方法学方面,目前,生态环境部只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期待今年还能再公布一批新的方法学,进一步扩大CCER市场的覆盖范围。”宋雨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