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质量

■本报记者 姚美娇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1月01日   第 18 版)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里程焦虑”“补能焦虑”,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充换电产业已逐步形成满足细分场景下的不同商业模式,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充换电服务网络是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产业链各参与方要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做实产业腾飞的基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拓展产业生存空间,通过多产业融合打造充换电产业新生态。”

  ■■ 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迅猛。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26.4万台,同比增加67%。分区域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等充电基础设施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夯实基础。据统计,2023年1—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05.4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30.4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为实现全面覆盖并提升整体服务品质,我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充电网络的目标。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处长闻静指出,科学谋划、统筹分类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形成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服务良好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是推进公路交通网络与能源网络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化解电动汽车车主“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的“必答题”。

  ■■ 车网互动引导充电负荷效果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无序充电将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有观点指出,通过车网互动充分调节引导充电负荷,将为充电桩大规模建设、新能源进一步消纳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电动汽车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能源服务中心(负荷调控中心)总监秦俭说,随着续航能力的增大,电动汽车将成为一类非常好的移动储能资源,可以在电源侧和负荷侧充分发挥电力“海绵”的效果,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双向行为。“在电源侧,如果住宅小区中10%—20%的电动汽车参与双向放电,本地配电不需要增容就可满足所有充电设施的使用需求。在负荷侧响应方面,到2030年,如果50%的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就可以形成调峰时段1亿千瓦的调节能力。”

  秦俭进一步分析称:“从成本来看,与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相比,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的成本具有边界性为零的特征,明显低于其他储能技术。从收益来看,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互动的市场条件已经具备,通过聚合充电桩参与电力调峰、需求响应、用电交易,可以获取更多收益。”

  “以北京某已开展有序充电试点的小区为例,该台区变压器容量为800kva,用电峰值发生在晚上10点半,负载率达71%。采用有序充电,可安装85根充电桩,而无序充电情况下仅能安装33根充电桩。通过有序充电技术可有效降低峰谷差,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在家充电的需求。”秦俭举例称。

  ■■ 充换电市场格局不断优化

  业内人士认为,充换电市场格局正不断优化。未来,换电模式将与充电模式共存,共同促进城市补能基础设施体系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换电模式逐渐被市场看好。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利指出,换电模式解决了高频运输车辆的“效率问题”和“电池寿命问题”。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车辆销量会突破176万辆,占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4%。

  “换电模式可降低用户的购车成本,用户可以租用电池,日常出行用小电池,长途出行用大电池,电池使用成本因此平均可降2万—3万元,对车企的吸引力非常大。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换电模式,我们也愿意开放换电网络。”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沈斐表示。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构建充换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迫在眉睫。王水利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充换电站的共享、共用,支持服务多车型多品牌。同时也应支持利用换电站设施开展充电、储能及智能微网业务,鼓励换电站智能化升级,成为稳定新能源补能网络的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