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智慧化成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死攸关必修课

■本报记者 王海霞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1月01日   第 07 版)

  在经历了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之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精细化管理阶段。以往“垃圾围城”的情况以不复存在,一些垃圾焚烧电厂甚至面临垃圾不足的困境。另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也成为我国唯一实施在线环境监管执法的行业,可以根据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环境违法判定。稳定性对垃圾焚烧电厂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营指标至关重要。在这些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亟需向内发力,挖潜降本增效。焚烧智慧化成为行业必然之选。

  在2023年12月26日举行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智慧化建设座谈交流会上,作为主办方代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指出,随着自动化、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泛,AI技术已经应用在一些生产领域,并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能让生产运行更稳定,也可以让污染物排放平稳地控制在标准限值以内,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保物料消耗。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也要主动推进智慧化进程。

  智慧化有助于破解行业“内忧外患”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全国926家垃圾焚烧厂2029台焚烧炉均完成“装、树、联”,全行业实现了利用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进行非现场监管。

  但是新的发展阶段和行业新情况,又将行业智慧化升级的迫切性上升到新高度。据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介绍,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边面临着“过度超前建设”的恶果——产能严重过剩,另一边面临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压力。

  其实,除了产能过剩和环保提标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还面临着政策上的“换道”。2023年初,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了绿电溢价及中央补贴不能兼得。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收益水平将和发电量直接挂钩,而不再享受财政补贴。

  对于如何破解行业的“内忧外患”,郭云高称:“推进以环保高效为导向的垃圾焚烧智慧化是行业夯实生存基础和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通过智慧化来挖潜增效、‘强化内功’已成为所有垃圾焚烧项目生死攸关的必修课。”

  搭平台、促联手,为行业智慧化铺路

  现实情况是,有些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即便认识到困境,仍迷茫于出路何在。针对企业的一筹莫展,谢玉红表示,秉承“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的理念,中华环保联合会愿意搭建平台,让更多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化企业联手合作,为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铺路。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装备中心总经理季洪泉表示,作为中国科学院环保双碳产业平台,公司在先进焚烧技术、自动燃烧控制系统研发和应用等方面有深厚的积淀。

  “请看,这条相对平稳的曲线就是自动燃烧控制系统投入后的,而这条波动比较大的曲线是系统投入前的。”季洪泉在演讲中展示的锅炉主汽流量趋势图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平稳的曲线就意味着稳定的燃烧,也意味着单位垃圾发电量的提升,曲线的变化更是企业通过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来降本增效的体现。”季洪泉进一步解释。季洪泉同时表示,在已有的自动化的基础上应用智慧化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智慧化建设还能为行业带来哪些好处?郭云高告诉记者,从垃圾焚烧系统应用自动燃烧控制系统等个别生产环节自动化、智慧化应用实践来看,可以通过推料器和炉排的运动速度或频次控制实现垃圾给料量及合理布料的自动控制,通过一二次风门开度和风机频率的控制实现燃烧风的合理供给及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实现蒸发量、余热锅炉出口烟气含氧量、垃圾燃烧火线位置等的自动控制,保证锅炉负荷稳定、锅炉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各项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并能延长连续运行周期和设备的寿命。

  座谈交流会上,华为电力军团的代表也就自身在电厂智慧化方面的能力做了报告。

  那么,华为电力军团能给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智慧化进程带来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发电领域总经理邓小华表示:“践行双碳目标,电力数字化军团聚焦电力行业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助力能源转型和低碳转型。基于自身的ICT领先技术,联合行业生态伙伴,打造面向火电、水电、核电和新能源电厂智慧化解决方案,助力电厂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具创新力量。智慧化火电方案能够完全匹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智慧化诉求,助力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安全,更绿色,提质增效目标。”

  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发电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刘永杰向记者表示,垃圾焚烧发电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煤电行业,华为可以把智慧电厂建设的经验,带到垃圾焚烧电厂的智慧化升级改造中,以统一的数字平台打通电厂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为行业的应用伙伴提供数据支撑,再辅以融合网络和软硬解耦的智慧化监控,助力电厂实现安全生产运营和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