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40GWh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

特斯拉会搅动国内储能市场吗?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1月01日   第 03 版)

  短期看,特斯拉储能产品在价格层面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但其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将大幅提高产能,成本和价格也会快速看齐中国市场,并为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电池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中国储能行业深度竞争、多元发展。

  近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的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启动。工厂规划生产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供应全球市场,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工,第四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

  作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全球首座储能超级工厂,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落地,将给激烈“厮杀”的国内储能市场带来哪些影响?特斯拉的储能产品又如何构建起竞争优势?

  ■■布局早且有技术积累

  特斯拉储能业务最早始于2015年,通过家庭储能产品和商用储能产品进入储能领域。2022年,特斯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斯罗普建立其全球首座储能超级工厂。截至目前,特斯拉拥有Powerwall、Powerpack、Megapack三大储能产品,业务遍布全球超65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主打产品,Megapack是特斯拉2019年推出的第三代固定式储能产品,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定位是一种大型、高度集成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

  据特斯拉介绍,即将在上海制造的Megapack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MWh能量,可满足3600户家庭1小时的用电需求。基于一体化系统集成和模块化设计,如电池模组、双向高效逆变器、热管理系统等,极大提升施工效率和设备可靠性,能满足从1MWh小型微电网到GWh级大型电力项目的需求。

  和特斯拉上海汽车工厂一样,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同样位于上海临港产业区。特斯拉称,这座工厂不仅是对全球生产布局的一次重要优化,更是对可持续能源的深远投资。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特斯拉在储能领域布局较早,在大储和户储领域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广阔的市场布局,Megapac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部署灵活,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国家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第二增长曲线强劲

  储能是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能源转型提速,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受能源供给短缺、高用电成本和政策补贴驱动,近年来,欧洲、美国户用储能赛道迎来高速增长,是全球户用储能装机主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达15.6GWh,同比增长136.4%,其中,欧洲市场新增装机量达5.7GWh,同比增长147.6%,全球市场占比达36.5%。中国储能市场仍以新能源配储及电网侧独立储能为主切增长迅猛,2023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20GW,超过去10年的总和。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锂电池总出货量年复合增长将超过50%,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500GWh;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将达2万亿元。

  近年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锂电企业纷纷驶入储能赛道,开辟第二条增长曲线。特斯拉也在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坦言,电动车面临行业需求放缓的压力。第三季度,特斯拉总营收 233.5 亿美元,同比增长9%,但环比下降6%,营收增速为近三年最低。但其储能业务表现亮眼: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97,环比增长3.31%,尤其毛利率增长迅速,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9.3%增至24.4%,超过汽车业务毛利率15.9%,储能产品成为特斯拉利润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市场开启深度竞争

  降低成本或是特斯拉在上海建设储能超级工厂的目的之一。德邦证券指出,中国储能产业链具有制造、成本和市场等优势,特斯拉此举,一方面是看中中国的规模制造、快速响应优势,可快速补齐Megapack产能短板;另一方面,旨在利用中国完备且成本较低的储能系统产业链优势降低Megapack成本。

  2019年,特斯拉汽车工厂在上海落地,彼时的特斯拉被形容为一条“鲶鱼”,自身快速降本的同时,以品牌、技术、直销等优势带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但储能市场形势大不相同。当前,中国已成为储能出口大国,2023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为157.2GWh,占全球出货量的90%以上。此外,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新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储能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产品价格快速下行,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2023年11月,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8元/Wh,较年初相比下降47%;4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73元/Wh,最低中标价格为0.63元/Wh,创历史新低。

  “特斯拉储能产品在美国的售价高出国内产品均价一大截,短期看,价格层面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但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将大幅提高产能,成本和价格也会快速看齐中国市场。”刘勇表示,特斯拉将为中国储能市场带来先进的电池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中国储能行业深度竞争、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