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化变革考验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本报记者 杨晓冉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11月13日   第 10 版)

  当前,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并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方兴未艾,网络安全保证、能源物联网支撑、人工智能应用给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因此,电网亟需依托智能手段提高多元负荷承载能力和安全供电保障能力。

  “电力作为技术、资金、装备、数据密集型的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伴随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成为呈现、传输、运算、存储数据生产力要素的能源动力保证,另一方面自身也积极迈向数字化转型。”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敏在日前召开的2023电力数字化大会上指出。

  在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背景下,能源结构和供应体系正呈现绿色低碳变革、去中心化升级和多极格局演变的特征。“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发电及配用电形态也发生变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进一步解释,例如,发电领域正由以煤炭发电为主转变为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增高;电网环节也由大电网、大电源转变为大电源、大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格局,并由单向用电单位转变为电动汽车等用户侧调节的双向互动。

  而电网作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面临分布式新能源加速开发、电动汽车加快发展、储能规模化应用、源网荷储结构持续调整等新形势新桃战。同时,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场站大规模接入及多元主体数量剧增,电力系统呈现出终端设备智能化、接入方式多样化、通信方式多元化等特点。“亿量级智能终端接入,在赋予电力系统灵敏感知、精准控制能力的同时,也让网络结构更加复杂、边界愈发模糊,电力系统跨空间脆弱性增加,终端本质安全管控面临挑战。”国网信息通信分公司总工程师彭元龙分析。

  “这就需要电网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作用,进一步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多元负荷承载能力和安全供电保障能力,增强电网的‘气候弹性’‘安全韧性’和‘调节柔性’,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主任王磊指出。

  为加快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千意见》等政策。此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也明确提出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电力企业积极研发电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安全新技术。王磊表示,到“十四五”末,国家电网拟建成坚强可靠的“算力”“数力”和“智力”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价值将全面释放,人工智能在典型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基本实现物理电网和数字化支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同步维护’。”王磊说。

  针对电力数字化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主动免疫可信计算”的新模式。据了解,主动免疫可信计算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可及时识别“非己”成分,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免疫能力。沈昌祥表示,人机交互可信是发挥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动能作用的源头和前提,必须对人的操作访问策略四要素进行动态可信度量、识别和控制,可以弥补传统无计算环境要素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只基于授权标识属性进行操作而不作可信验证、难防篡改的安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