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多省份能耗强度下降进展滞后被约谈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10月30日   第 18 版)

  能耗“双控”,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在近两个月内,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就“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进展滞后先后约谈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湖北省、陕西省等8个省市的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同志。

  ■■八省市被“敲警钟”

  能耗强度下降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

  约谈指出,“十四五”前两年,扣除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后,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等地区能耗强度下降仍滞后于“十四五”目标进度要求。有关地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松弛,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等工作开展不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存在短板,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有待提高,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记者注意到,此类约谈已经不是第一次。就在稍早前的9月1日—8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同样就“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滞后分别约谈湖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发改委负责人。

  “约谈其实更多的是起到预警的效果,提醒地方上有一些落后的或是低水平的原材料产业,干脆就别上。”业内人士向记者称。

  以广东为例,该省经济体量大,GDP已经连续34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工业又是最重要的支柱,2022年广东工业增加值达到5.28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四成以上,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10。同时,工业也是广东省能耗的重要部门,据测算广东工业领域终端能源消费约占全社会的55%。“尽管广东省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节能降耗,但是在如此大的体量之上转型的确需要时间,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广东省建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说,“因此,广东省当前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

  “目前来看,广东的节能潜力尚存,前期能做的节能改造基本上都做了,但是越往后,节能的成本会越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动能。“比如,广东要发展芯片产业,多晶硅的产能就会自然上来,而它的能耗也相当大,一吨多晶硅基本上可以消耗5万度电以上。”

  ■■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并不相悖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各地铆足干劲“拼经济”,部分地区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给全社会能耗强度下降带来较大压力,特别是有些地方急于上项目抓投资,在节能审查上有所松弛,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乏力。

  “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并不矛盾。”在韦福雷看来,未来一定要加强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审核。同时要注重从源头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继续提高用能效率,平衡好经济发展和节能的关系。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能耗“双控”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应该差异化分解各地区“双控”目标。同时,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使得一部分地区可以通过购买用能权的方式统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统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是可行的办法。”韦福雷说,长远来看,还是要改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能耗强度下降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约束性指标,在执行上具有制度刚性,是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但约束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飞得更高、行得更稳,是为了蓄积更加充沛的发展后劲。”

  ■■从绿色技术等方面深挖潜力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全球温升的控制目标,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高达37%。因此,必须把节能摆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优先位置,有效控制碳排放。

  在一位长期从事节能工作的专家看来,首先,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优化存量。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着力抓好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提升,加快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则要用好增量。比如,建立好用能预算管理体系,编制用能预算管理方案,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

  “其次,要鼓励企业深挖节能潜力。”上述专家举例称,比如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围绕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节能降碳诊断、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国际市场影响力,切实推动行业企业由大变强,通过规模效应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当前形势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韦福雷建议,各地应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型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降耗实现“质”变。

  “要促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以鼓励绿色技术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切实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述专家进一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