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借力低碳技术,山东加快打造“无废城市”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10月23日   第 17 版)

  把钢渣、炉渣、电石渣等大宗固废收集起来,通过运用CCUS技术,吸收二氧化碳后,便可形成绿色节能的无机负碳新材料。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山东京韵泰博负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帅指着一块块形似大理石、花色丰富的“石板”向记者介绍,“这个‘负碳石’可以说是捕碳固碳的高手,生产过程中每吨负碳材料能永久固化0.3—0.5吨二氧化碳。”

  山东,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处置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曾一度阻碍“无废城市”建设。如今,山东通过一系列低碳、零碳及负碳技术的开发推广,发展的“含绿量”正逐步转变为经济的“含金量”。

  ■■ 率先布局“无废城市”建设

  “我国固废年新增量约为30亿吨,截至目前,固废累计存量已达600亿吨。”近日,在山东滨州召开的“无废城市”建设与负碳科技绿色发展大会上,记者听到这样一组数据。

  记者了解到,山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去年就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列入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实施,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威海市引领带动、沿黄9市重点推进、其他城市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

  “山东省16个市全部申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包括滨州在内的9个市纳入‘十四五’国家建设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二。”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管言明介绍,“各市坚持一市一策,明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努力打造山东特色和亮点。”

  滨州市副市长屈跃宽说,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锚定“双碳”目标,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从“偏重”向创新引领转变,能源结构从“偏煤”向绿能替代转变,运输结构从“偏公路”向铁运水运转变,积极争取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全面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城市。“特别是在京博控股集团工业尾气二氧化碳低成本处置、魏桥集团赤泥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 多种绿色低碳技术加持

  固体废物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记者了解到,负碳石的生产本质是变废为宝的过程。“通过‘再生资源+二氧化碳’的方式,我们将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渣、粉煤灰、炉渣、电石渣等大宗可再生利用资源,与钢铁企业脱硫脱硝后合格外排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矿化反应,制备出高强度、高固碳率的负碳材料。”赵帅告诉记者,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利废、负碳、降本和高价值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负碳石获得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全国首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负碳证书,证明了1吨负碳新材料产品的二氧化碳净吸收量为188千克;除生产过程捕碳固碳,负碳石的用途也十分广泛。比如,可用于地铺、干挂、装饰、台板等领域,还可定制、加工成工艺品。

  目前,京韵泰博已为当地电厂建成全球首座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CCUS示范项目,已完成从小试、中试到工业化、产业化的跨越。“项目一期每年可消纳钢渣、粉煤灰等大宗固废16万吨、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6万吨,年产400万平方米负碳新材料。”

  事实上,在山东,像京韵泰博这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行业先进技术的企业不在少数。例如,山东晟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一次成型可饰面胶合板自动化连续生产线”技术,不仅填补国内外同行业空白,还使生产效率翻多番,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吨。

  多种绿色低碳技术逐渐应用的同时,山东省的“无废城市”建设也在扎实推进。

  ■■ 成立产业联盟“碳”索未来

  立足新发展阶段,山东省将释放出更多“绿动力”。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成立“山东省负碳产业发展联盟”,这是集“政、产、学、研、金、服、用”功能于一体的机构,主要致力于低碳、零碳及负碳技术的开发推广与产业发展。

  “我们计划在2026年前复制22个负碳基地,消纳大宗固废2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万吨以上。”赵帅说。

  管言明坦言,“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度、技术、宣传、市场等多要素保障、多方助力。

  “未来,滨州首先将聚焦能源利用高效化,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迅速晋级‘千亿’;同时,在城市管理智能化方面,将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资源整合流程、优化节能降耗等方面持续发力;此外,还将致力于生活消费低碳化,倡导绿色、共享、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低碳消费新局面。”屈跃宽说。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吴炎表示,下一步,山东将紧紧把握工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深化负碳科技技术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推动工业发展绿色化、清洁化、低碳化,谱写好制造业绿色转型“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