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近期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下称《能效水平2023年版》),进一步明确了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乙烯等基准和标杆能效水平,并且新增乙二醇、尿素等基准和标杆能效水平。与2021年版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指标相比,《能效水平2023年版》强化了能效指标的约束和引领作用,对于进一步明确的化工产业,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而对于新增的化工产业,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这也意味着,真正留给化工企业技术改造的时间仅为2-3年。
化工生产属于高能耗行业,其生产过程需要大量能源支持,如电力、燃气等。因此,化工企业的能耗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能耗不仅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还会加重环境压力,增加企业环境治理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形象。因此,《能效水平2023年版》要求化工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制定节能减排计划,通过技术改造、流程优化、设备更新、管理提升等措施,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的最小化。在《能效水平2023年版》中,化工企业能效指标要求范围扩大,新增6个子行业,这也意味着覆盖范围已经较为全面。
有业内人士指出,纳入《能效水平2023年版》的化工行业,都属于大宗化学品行业范围,由于发展时间较长,并且老旧装置占比较大,所以能效水平较低。此次对化工行业范围的重申和扩展,也是对化工产业的进一步梳理,有助于化工行业能效水平的提升。
时间紧任务重,化工行业和企业积极行动,力争在要求时间内完成技改和淘汰任务。
“此前,山东地炼产能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但其中不少企业长期处于布局散乱、各自为战的状态,困守价值链中低端。近年来,在各地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冲击下,市场空间日益窘迫。2020年底,山东13家产能低于200万吨的炼油企业的炼油装置已拆除完毕,落后产能的淘汰出清为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山东某炼化企业人士说。
煤制甲醇产业的一组数据也表明了化工行业和企业都在未雨绸缪,以应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技改和淘汰。2022年,全国淘汰甲醇落后产能260万吨左右,近4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超1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等地,其中固定床煤制甲醇工艺装置因技术落后和利润持续不佳等原因淘汰较多。在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和企业资金流转等问题不断凸显的情况下,部分采用小型落后装置的甲醇企业已经退出市场。
“可以看出,对于高能耗化工企业和行业,并非要‘一刀切’限制,而是应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环境治理加以优化。今后,企业应当依托政策借势发力,为企业发展创造空间和时间。”上述山东某炼化企业人士说。
东方证券分析师倪吉表示,化工行业排放总量有限但强度突出,虽然过程排放的压力较大,且余留时间不多,但提前布局提效和减排的龙头企业,还是具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主动权。
“未来,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各地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间,制定年度改造和淘汰计划,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上述山东某炼化企业人士说。
另有业内人士呼吁,国内化工企业应当加强工艺研发,综合考虑一次投入成本和长远运行效益的比较,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设计,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本质上实现节能降碳,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