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山东煤电灵活性改造步入快车道

—— 国网山东电科院开展煤电灵活性改造侧记

■张利孟 张劲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8月21日   第 16 版)

  图为临沂1号机组灵活性改造后远程验收情景。 张徐东/摄

  日前,华能威海电厂6号机组成功深调至132兆瓦,成为山东省首台具备不投辅助能量稳燃深调至20%额定容量能力的煤电机组。这是国网山东电科院推动山东省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步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山东省能源局的领导部署和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协调安排下,国网山东电科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基于已建成的全国首个网源技术监督服务平台,持续开发煤电机组灵活调整能力远程核定量化、实时精准预测功能模块,率先实现线上开展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核定验收,动态核定煤电机组一次调频涉网性能。

  ■■ 高标准严要求实现规范化

  煤电机组调峰能力一般是指机组在保持安全达标、环保合格、供热满足的前提下所能够灵活响应电网调峰需求的能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对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25日,国网山东电科院完成全省首台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最小技术出力核定试验,标志着山东省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正式进入“30”时代。2021年11月9日,国网山东电科院在山东省能源局安排部署下,起草发布《山东省直调公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最小技术出力核定管理办法》及相关试验技术规范,确保核定试验有规可依。

  ■■ 远程核定量化实现高效化

  2022年,为应复杂的疫情形势,保障正常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核定验收工作,国网山东电科院依托全国首个大型网源监督服务技术平台贯通各发电企业数据链路,创新构建煤电机组稳燃特性、电热负荷特性评价模型和宽负荷区间远程测试回路,率先实现线上方式完成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验收,动态核定煤电机组一次调频涉网性能,解决了传统现场验收核定方式人员多、时间长、直接接触等问题,在克服疫情影响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验收核定效率。

  2022年11月,正值疫情形势多变之际,受山东疫情多点爆发影响,现场试验面临诸多困难,而部分试验又不得不抓住采暖季这个窗口期开展。时间紧、任务重,该院利用山东省网源监督技术平台,创新提出远程验收核定方案并予以实施,先后完成华能临沂1号、华能八角1号等9台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核定试验,为加快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做出有益探索。

  ■■ 实时精准预测实现动态化

  伴随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发展,为电力调度控制机构提供煤电机组实时动态灵活调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传统方式下的电网调度辅助系统能够给出机组的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但不足以全面反映机组的调峰能力,缺乏机组调整出力至目标负荷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未来某一时刻机组可达到的出力区间。

  国网山东电科院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及深度学习,研究并提出负荷变化率约束下的煤电机组调峰能力动态量化预测方法,最终研发出省域电网煤电机组调峰能力协同挖掘技术,支撑电力调控机构精准掌握全网调峰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与低碳发展。

  截至今年7月30日,国网山东电科院已累计开展29台、1386万千瓦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核定试验,并按季度向山东省能源局报备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开展情况及核定验收结果,充分发挥了山东省电力系统技术监督服务角色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