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能源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碳价突破70元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8月21日   第 14 版)

  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林水静报道 近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CEA)成交价迎来多次价格上涨。8月19日数据显示,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0002吨,成交额1402142.20元,开盘价70.10元/吨,最高价72.00元/吨,最低价70.10元/吨,收盘价70.1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14%。

  今年履约在即,碳价持续上涨是何原因?南华大学碳中和与核能发展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彩平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今年履约时间较去年提前一个月,碳配额供给收紧,需求上涨,由于需求量集中爆发刺激价格上升。“市场方面,国家部署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碳市场长期预期向好。第二个履约期内,一方面,新纳入电力企业200余家,市场活跃主体增多刺激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火电发电量高于上一周期,碳排放量增加,带动了碳配额需求上涨。”

  “碳定价机制包括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张彩平介绍,当前我国运行中的碳定价机制仅有全国碳交易市场,碳价变化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反映市场供需关系。但由于我国控排企业自主交易意愿不强,导致碳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较弱,碳价相对较低,无法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减排成本和碳市场的长期供需关系。

  不过,碳价上涨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决心。张彩平表示,这预示着碳交易市场长期预期向好,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进来,从而进一步推动碳配额价格上涨。

  张彩平进一步分析认为,在企业方面,碳价上涨会导致超排企业碳成本增加,而拥有多余碳配额的低碳转型成功企业则能获得可观的收益,切实体现了“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在市场方面,碳价连续上涨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并参与到碳市场中,交易主体增加有助于提升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扩大市场规模。

  “鉴于碳配额分配政策收紧、市场存量竞争加大、相关品种价格高位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预期全国碳价波动上升的概率较大。”张彩平预测,接下来,一方面可有序纳入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在市场活跃度提升中强化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加交易品种和期货期权交易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激发碳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