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胜杰报道 “我国88%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碳中和的关键是能源绿色转型。”在近日举行的2023第一财经零碳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说,“面向碳中和的能源绿色转型,是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科学规划。”
在黄震看来,能源绿色转型主要有四大特征。首先,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绿色转型具有变革性和颠覆性。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占整个能源结构的85%,非化石能源只占15%。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占比会从现在的85%下降到15%以下,而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会增长到85%以上。当今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是从现在基于煤、油、气等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走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
其次,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由政策与法律法规主导。从全球看,从《京都协定书》到《巴黎协定》再到《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减排温室气体已成为国际共识,已有136个国家宣布2050前后实现零碳目标或碳中和;从国内看,我国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1+N”政策体系。
第三,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由科技驱动。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到2050年,全球几乎50%的减排量依赖于目前尚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新技术。 “要加大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再电气化、可再生燃料、储能和碳捕集与利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实现变革性能源科技系列突破,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黄震说。
最后,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由市场支撑。黄震认为:“要发挥绿色金融在能源绿色转型中的赋能和支撑作用。能源的绿色转型需要大规模、低成本、长期资金支持的金融市场。”近年来,气候投融资、ESG蓬勃发展,碳信用、碳信贷、碳保险、碳债券、碳基金等应运而生。同时,要用好碳市场这一重要政策工具,通过碳市场和碳交易,对碳减排给予明确的价格信号,会大幅提升对低碳、零碳技术的需求,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进步,促进企业碳减排。通过碳市场、碳配额、碳税提高化石能源环境成本,让减碳收益越来越大,绿色溢价越来越小。此外,还要用好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力市场包括能量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补偿机制等,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助力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