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高端访谈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8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船舶“双燃料”改造是当前海运脱碳重点

——访曼恩能源方案集团首席执行官乌维·劳伯

■本报记者 王林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8月07日   第 07 版)

  乌维·劳伯(Uwe Lauber)

  “在绿色能源转型加速的大环境下,全球海运业经历着异常复杂且严峻的变化,当前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主要由脱碳需求不断推动。”近日来华的德国脱碳解决方案供应商曼恩能源方案集团(MAN Energy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首席销售官乌维·劳伯(Uwe Lauber)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海运业脱碳目标、船舶改造重点、技术创新方向,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数字虽小,影响却大”

  渐进式“海运碳税”更合适

  中国能源报:国际海事组织0.5%低硫船舶燃油标准实施近3年来产生了哪些影响?海运业从业者应该如何适应变化并进一步强化自身竞争力?

  乌维·劳伯:不管是对发动机制造商,还是对造船企业或船舶运营商来说,愈来愈严苛的船舶燃油标准都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事情。对发动机制造商而言,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虽然0.5%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比例,但从技术角度出发,实则是一场跨越式的技术创新和革命式的突破。

  数字虽小,其意义和影响却深远,对海运从业者的职责也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定义,促使我们必须对相关产品和业务进行调整和重塑。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推动船舶燃油低碳化转型,问题主要集中在船舶燃油品质方面。

  世界范围内,船舶燃油品级存在差异,不同品质的燃油对船舶发动机造成的损害各不相同,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损害,主要通过项目合作、研讨交流、经验分享等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基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寻求兼具高品质和环保双重效益的船舶技术解决方案,是立足海运行业不败之地的关键。

  中国能源报:目前,海运业对“海运碳税”即征收船舶排放税争议较大,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乌维·劳伯:近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海运业的减排压力,戴在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事实上,寻求船舶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是所有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以曼恩为例,全球范围内,2万多艘船舶都配备我们制造的发动机,新船订单也纷至沓来,目前的技术手段推动现有船舶更趋近于环境友好,但仍然任重道远。客观而言,“海运碳税”势在必行。

  我认为,对排放量大、减排技术有限的海运业而言,应该引入渐进式的碳价机制或碳税标准,合理确定碳排放总量,公平分配碳排放指标,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同时建立相关激励措施,帮助海运业利益相关方通力协作,更大程度发挥海运碳价机制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正确引导利益相关方积极减排的目的。

  ■■“需求在哪,创新就在哪”

  “双燃料”仍是优先选择

  中国能源报:船龄到期叠加环保减排促进中国造船订单新增上行,随着船舶加快向绿色智能转型,曼恩下一阶段在华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乌维·劳伯:我们30%的收入来自中国,这足以显示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是支柱市场更是战略伙伴,我们不仅仅是作为设备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在华推进业务,更多的是以合作伙伴身份实现与华共同成长。

  我始终强调,行业需求在哪里,技术创新就在哪里。多年来,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直紧密合作、推陈出新。本地化是关键的驱动因素之一。过去,我们的发动机都是在德国、丹麦生产建造,但随着尺寸越来越大,我们开始将建造工作转向船厂进行,而中国船厂无疑是首选目标。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船舶生产国之一,与中国的专利合作伙伴合作,布局本地化生产、本地化人才培养,更符合发展需求。

  船舶改造也是合作重点方向,这是一块“大蛋糕”,市场潜在价值巨大。对现有大量传统燃料驱动的船舶而言,“清洁化改造”在所难免。日前,招商局重工向曼恩订购了2台液态喷射甲醇发动机,用于为招商轮船建造的2艘9300车位甲醇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这是首台用于汽车运输船的甲醇燃料发动机,更是首台由中国制造的甲醇发动机,采用了我们的废气再循环专利系统。

  此外,我们还与中船服务为天津西南海运两艘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提供改装解决方案,将船舶上的发动机改装成能够使用液化石油气运行的双燃料发动机,按计划将于2024年1月进坞。

  中国能源报:目前,甲醇、氨、氢等正成为船舶低碳燃料的主要方向,在您看来,此类船舶燃料研发重点是什么?

  乌维·劳伯:事实上,就船舶市场而言,目前还没有一种燃料可以占据主导地位,但替代燃料、可再生能源等是重要研发方向。虽然甲醇、氢等替代燃料正开始进入海运市场,但它们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对于新船而言,“双燃料”仍然是优先选择。

  对船东而言,老船改造无疑是保持船舶资产价值的重要方式,“双燃料”是对已有船舶进行升级,使其能够使用碳中和或碳排放量较少的新燃料。多年来,我们一直推动双燃料发动机研发和制造。

  改装过程的重点就是不能缺少燃油动力,换言之,既可以在重型燃油情形下运行,也可以在替代燃料情形下运行。截至目前,我们还无法明确知道哪种替代燃料更环保、更高效、更物美价廉,因此灵活性仍然是船舶运营商追求的首选。

  就氨燃料而言,我们日前在哥本哈根研究中心成功进行了首次氨燃料发动机测试并取得积极成果,特别是在先导油量和燃烧稳定性方面。通过此次测试,我们对于氨作为船舶燃料的独特性及其对燃料供应和安全系统的影响有了深入了解,这同时也给海运脱碳带来了示范意义。

  我们会按计划交付首台氨燃料发动机,预计2026年前后在商船上运行,该发动机将适用于多种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