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汽车行业“智”造成果丰硕

■本报记者 杨梓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7月31日   第 18 版)

  图为中国一汽繁荣工厂内景。中国一汽/供图

  “今年以来,制造企业改造升级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涌现出不少创新亮点。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型制造模式已经从概念框架走向落地实施。汽车、大飞机、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探索协同设计、虚拟验证、远程运维等模式,促进产品快速迭代和效益提升。”7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

  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为企业赋予新动能,为企业提供进入新赛道的机会。同时,宏观政策的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用户需求的改变、数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步伐。聚焦体验、品质、科技、智能,汽车制造将加速向个性化、数智化方向发展。

  ■■ 基础创新不可或缺

  “目前汽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终端,并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中国汽车资深制造专家邹恒琪在7月18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一汽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高端论坛上表示,汽车行业已不再是过去垂直上下游打通的产业链,而是一个交叉网络的生态链。面对这种巨变,汽车行业如何抓住机会、掌握核心,并为制造强国再立新功,是摆在每一个汽车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孟宪明表示,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汽车行业新的热点赛道。为更好达成转型,所需要的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创新研究不可或缺。他举例:“基础层面的创新都是材料和工艺类的创新,比如电动化,车辆续航里程若想提升,必然要采取新材料或新工艺才能使设计性能体现在整车上。智能化方面,智能汽车搭载了更多传感器,带来的整车质量增加要靠新材料或轻量化来降低。在制造工艺上,目前的一体式成型技术等,都是为了实现车辆功能化需求才产生的一些新工艺。”

  “单纯满足产品化、多车型混线生产的工厂设计理念,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高效经济的工厂制造运营需求以及市场快速变化、用户个性化的急迫需求。”据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总经理宋志勇介绍,目前中国一汽创建了智慧运营和智慧产线的技术架构,通过应用大量先进的自动化及视觉装备,开发了多种数据智能应用模型,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向高度自动、精益灵活、数字互联、持续学习的智慧转变,打造了四大工艺智慧产线,并在智慧运营体系的管理下,形成了多组织协同决策的智慧工厂,有力支撑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凝聚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不仅是工厂的数智化转型升级,随着各种前沿技术的飞速进步,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发生着颠覆性变革,不断探索智能电动汽车和未来出行的发展方向,未来制造和智能制造也将因此而不同。

  “数智制造并非局限于制造,而是与产品相互贯通。”邹恒琪认为,如果产品不进行数字化设计,单单依靠制造过程很难实现。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智能化都只是手段,只有制造技术是本体。“技术更能创造价值,使各个环节用的资源达到最佳状态,即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在中国一汽繁荣工厂内,记者看到大量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进行焊装、冲压等一系列装配工作,自动化程度极高,完全替代人工,焊装视觉智能定位技术、涂装车序自适应管控技术创新及应用等智慧技术大量应用在车辆生产中,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而从今年起,中国一汽推进“All in”新能源战略,未来技术创新投入将全部用于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停止传统燃油车技术和产能的新增投入,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将超过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表示,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都应相连相通。“汽车智能化会带来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进而对智能制造带来革命性的要求,这就要通过智能制造去满足整车智能化需求。”他认为,数字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智能化,也使生产行为更加优化、精准并且有效。

  在车企转型、产品升级的背景下,为有力提升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建议强化龙头企业链式思维与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整合调动产业链要素资源,打造一体化上下游产业链、集中度更高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降成本、提价值。同时,智能技术要强化统筹联动,加强创新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能力,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技术清单,组织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此外,还要持续加大力度推动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和有组织的高端产业发展,聚力打造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