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国核燃料产业链不断完善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7月31日   第 09 版)

  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杨晓冉报道  《中国能源报》记者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水堆燃料性

  能国际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作为核电反应堆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核燃料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核燃料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至2022年底,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共运行422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7831.4万千瓦。当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7台核电机组,包括运行机组55台,在建机组22台,在建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在运和在建总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二。“历经40余年的努力,中国核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

  核燃料组件是反应堆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技术水平直接关系核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核燃料处副处长舒复君分析,从安全角度看,核燃料组件是实现核电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核燃料组件的破损、泄漏等问题直接影响核电运行安全;从经济角度看,核燃料组件性能提升可以提高核电机组的功率水平,高燃耗的核燃料组件可以提高核电的换料周期,使得核电站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高热工性能的核燃料组件有利于提高核电站应对事故的能力,也为核电站优化经济性提供了可能。“从绿色发展角度看,执行不同的乏燃料管理政策对铀资源的利用率、高放废物的产生量具有重要影响,对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的核燃料循环技术多年来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新型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高效性、长寿期等指标进一步提升,满足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需求;燃料循环后端的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进核能产业全线升级,为全球核能发展作出贡献。

  “具体来看,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产业链条,形成了南北核燃料元件供应基地,拥有AFA3G、AP1000、VVER、CANDU-6等世界主流水堆燃料元件生产线,自主创新实现了国产CF3燃料、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产业化生产,所有燃料均保持良好质量纪录,有效保障了中国大陆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文军指出。

  近年来,我国核燃料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据了解,在锆合金方面,成功研发了N36、CZ系列等多种牌号锆合金,并形成工业规模生产能力。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已引进包括海绵锆生产、合金熔炼、条带和管材制造等在内的全部生产工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锆生产制造产业链。

  在产能建设方面,先后引进AFA-2G、AFA-3G、VVER、CANDU-6燃料、AP1000燃料组件生产线,实现了本土化生产,为核电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加快攻克关键技术、形成CF、STEP、SAF等多个中国核燃料品牌,并成功研发高温气冷堆球型燃料元件。现拥有压水堆核燃料组件产能1400吨铀/年,重水堆燃料组件产能200吨铀/年,以及一定规模的高温气冷堆燃料产能。在先进燃料组件研发方面,我国自2013年开始推动耐事故燃料(ATF)的研发,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集团相继启动研发工作,目前也正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辐照考验工作。

  “在燃料芯体制备技术方面,二氧化铀陶瓷芯块的制备技术成熟,旋转成型压机、连续烧结炉等大型装备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在燃料组件组装技术方面,具备自主生产核燃料组件组装设备的能力;格架条带冲制生产线建成,格架焊机研发成功,结构部件的加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舒复君进一步指出。

  在“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作为稳定基荷能源,核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核能的全面复苏,核燃料需求将大幅增长。福岛核事故后,国际上也对核燃料组件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将全面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核燃料可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舒复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