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布局可再生能源产业,相关领域海外投资同步加码。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在“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与金融创新研讨会”上获悉,随着我国海外投资管理体系日趋完备、相关部门管理职责逐渐清晰,企业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海外风电、光伏等项目投资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同时,新能源海外投资仍然面临投资环境复杂多变、融资成本高、与东道国标准互认不足等问题。
■■ 政策市场持续向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表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对我国海外能源投资战略产生深远影响,俄乌冲突让全球对能源转型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应对气候变化,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思考,即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是破解化石能源供应不稳定、确保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案。
“从今年开始,随着全球疫情改善,投资人出海变成可能。另外,在全球应对气候危机背景下,很多发展中国家提出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这为我国企业出海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表示。
在张凯看来,我国企业加大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是体现“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承诺的最佳行动。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识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社会活力的进一步释放,都为企业绿色电力投资出海开辟了新局面。
■■投资环境因地而异
可再生能源产业在不同国家受不同政策、环境及机制等因素影响。刘旭称,企业在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过程中,是否能因地制宜并适应当地政策、产业基础等条件,决定了其投资竞争力。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开发可再生能源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是最适合国情的技术。如沙漠国家和山地国家,能源产业制度不太完善和相对完善的国家有不同特点。”刘旭指出,所以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可再生能源时,不应仅停留在参与某个具体项目,还要参与整个战略的设计和具体实施。
一位大型央企海外项目负责人认为,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成功关键,在于项目的资源禀赋、东道国的电价制度、配套基础设施、对电力投资的需求,以及投资开发商的项目落地能力。
具体而言,该负责人表示,首先要看项目所在地的资源禀赋,包括风光利用小时数及电力价格等;第二,要分析该国的电价制度,明确是国家性质的电网直接购电,还是需自行寻找购电方签署购电协议(PPA);第三,东道国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对电力投资的需求很重要,如当地征地程序和成本可直接决定项目成败;最后,投资开发商的集成能力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真正做好投资需要出色地整合技术、法律、资本等因素。
■■持续增强融资能力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海外光伏投资独占鳌头,风电则相对领先。另外,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主导方式从工程总承包转向投资建设运营,角色转换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中国在光伏全产业链上的全球产能占比平均达到80%以上,风能在40%以上。”英利集团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白雪天指出,光伏在整个硬件设施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有利于出海,但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还面临问题。
此外,近年来受到美元持续加息影响,美元融资对于全投资的项目收益率影响加剧。随着中国参与海外项目的方式从“工程总承包+融资”模式向股权投资转变,中国企业需要加快融入市场化、多边化的投融资环境。
白雪天指出,海外投资最终考虑的是风险,相较于大型央国企,民企的抗风险能力更低,需要有不同的合作模式,包括组团出海、获得信保相关产品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