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工作。
谈及印发《方案》初衷,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陈尧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四川十分重视碳市场能力提升工作,去年11月,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开展“一企一策”碳排放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此次印发《方案》是深入落实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
■■ 碳市场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四川统筹推动政府、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参与方的碳市场能力提升,重点抓好“数据质量管理、配额清缴履约、履约成本控制”三件大事,实现了碳市场能力的稳步提升。
“数据质量方面,已纳入或拟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含自备电厂)制定了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常态化开展月度存证和年度报告,信息月度存证、碳排放核算等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工程师向柳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配额清缴履约方面,存在配额缺口的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一些企业开立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账户,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实现清缴履约,第一个履约周期四川省清缴履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向柳介绍,履约成本控制方面,四川省多数企业已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低位发热值等化验检测,一些企业还探索推动实施供热改造,整体配额缺口率得到有效控制。此外,一些企业成立了碳排放或碳资产管理机构,建立了人才接续培养机制,甚至开展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贷款,拓展了融资渠道。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碳市场能力也存在一些堵点、痛点和难点。比如,四川自备电厂占比较高,相比公共电厂,自备电厂碳排放数据质量链条复杂,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一些企业煤样化验检测数据出现区间报警;新纳入自备电厂对政策规则、技术规范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存在数据隐患风险。还有一些企业将碳市场工作放在安全环境部门或燃料能源部门,缺乏专门的碳资产管理部门和专业人才。
四川并非孤例。近期,全国范围内公布了多个超配额碳排放未按时履约被重罚的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其中,北京一家公司因未能完成碳排放履约被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罚款金额超245万元。这表明,还有不少企业对碳市场不了解、不重视。
■■ 梯次有序提升应对能力
在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碳排放、碳资产管理不同于企业以往的能源管理业务,碳排放数据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且还涉及交易、财务等内容,协调各部门各要素的难度较大,内部制度和工作机制存在诸多梗阻。此次四川省发布《方案》正是为解决上述薄弱环节。
据悉,“一企一策”旨在对标碳市场政策规范和技术指南,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全面准确地诊断分析自身在碳排放、碳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基础及问题短板,从工程技术、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培训教育等方面提出差异化适配措施,梯次有序提升应对碳市场的能力。
“开展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希望达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让企业将碳市场工作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差异化采取适配措施,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陈尧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通过打通碳排放、碳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梗阻,提升企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更加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控制和降低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成本。”
在向柳看来,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意义重大,一是更多从企业视角,认识、把握和推动碳市场能力提升,让碳排放、碳资产管理从政策要求变成企业的具体实践。二是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碳市场能力差异,实现差异化定制碳市场能力提升综合解决方案,补齐短板。
威立雅能源管理(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治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坦言,企业碳资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有待拓展,碳资产市场化运作理念有待加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碳市场能力提升方案针对性更强,更便于企业接受并表现出较高的意愿去实施,让企业深刻体会到“一企一策”工作方案“有用、实用、管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汪鹏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公布的多个处罚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企业数据造假,甚至根本不履约的现象仍然存在,但国家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今年企业清缴碳排放配额日期将近,尤其今夏高温导致电力供应紧平衡,四川火电机组高负荷运行,此时提出‘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其实也是在做一个数据摸底。”
■■ 需多措并举
“我们希望通过《方案》,推动发电企业充分认识到碳市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明确自身碳资产管理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投入与收益的目标和关系。”陈尧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未来我们将动态完善“一企一策”,除了要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现状,诊断问题、剖析差距、分析原因,还要结合重点排放单位实际,提出规章制度、计量监测、检验检测、月度存证、核算报告、清缴履约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碳市场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碳排放数据链条较长,碳市场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较强,实现碳市场能力提升挑战较大。从全国视角来看,要推动企业碳市场能力提升,建议多措并举。
向柳建议:一是“有队伍”,加快碳排放管理相关职业标准制定,建立相应的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和体系,培育壮大碳排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实现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干。二是“有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培育壮大市场化的碳资产管理机构,优化布局咨询、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更多专业服务。三是“优规则”,健全和优化国家政策规范和技术指南,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或企业实际,增强技术规则的可操作性,为企业提供更多指导。四是“增内功”,注重能力建设活动的针对性,积极引进优质适配师资,推广定制培训服务,重点围绕煤样取制样、化验检测、供热计量、月度存证、碳资产管理等开展培训。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前期围绕‘一企一策’开展了大量调研、分析和研讨,后续希望发挥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些好的模板和案例。”向柳建议,由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一企一策”编制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把准要点和内容颗粒度,增强企业编制能力,确保措施的有效性。此外,要加强“一企一策”编制实施动态监测,适时组织开展回顾评价,为“一企一策”动态更新提供更多指导。
汪鹏认为,企业也可以积极寻求第三方市场的帮助,以此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等能力,更好地参与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