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母亲的陕北粽子

胡旭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6月26日   第 20 版)

  又一个端午节,我想起了母亲。

  每年这个时候,母亲都要去早市转转,挑选叶面厚实宽长且干净的粽叶,拿回家一片片洗净,烧一大锅开水烫过后,再浸入凉水,然后找出专为端午节攒下的糯米、小豆和红枣,淘净浸泡。次日一早,母亲在客厅腾出地方,将一大盆碧绿的粽叶、一盆泡胀的雪白糯米、一小盆红枣和煮熟的小豆,一样样摆好,美滋滋包起粽子来。

  中午放学回家,看到几盆堆得像小山似的粽子,我恨不得立刻就吃。母亲却不急,等吃过晚饭一切收拾妥当,才将粽子一个个入锅码好,加水开煮。我以为她是怕早早煮出来,被我和姐姐提早吃了,后来才知道,煮粽子费工夫,从入锅到最后出锅,要十几个小时,期间锅被占着,没法做饭,所以要等到晚上煮。

  翌日清晨,一觉醒来就闻到粽子的清香,一咕噜爬起来,跑进厨房看煮好的粽子,用指尖按几下,再放到嘴边舔一舔。

  母亲催我洗漱,接着给我戴香包,我哪里顾得上这些事,急忙拿起一个粽子,拨开粽叶吃起来。上学出门,母亲还会给我带两个粽子和鸡蛋,叮嘱我与同学分享。

  这些记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的事,在此之前,端午节我们是很少能吃到粽子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南缘的矿区,家里只有按月供应的麦面和玉米面,糯米、大米都见不到,更买不到红枣和小豆。每逢端午,母亲就买点雄黄,涂在我们的耳朵和掌心,还用碎花布缝制香包,将五种颜色的丝线撮合在一起,挂戴在我们身上,再给每人发两个煮鸡蛋,在门窗上插几支艾叶,就算过端午节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物质供应渐渐丰富,有一年端午前,母亲买回几把粽叶,取出米、红枣、小豆,兴致勃勃包起粽子来。每个粽子只用两片粽叶,一片旋转卷成圆筒状,放入一颗红枣,装进糯米填实,再放一颗红枣,将另一片粽叶大头竖着插入裹紧,尖端再用一枚大针穿过扎紧,一个紧凑好看的陕北粽子就成型了。

  母亲包出的陕北粽子个大,不用线绳捆扎,连煮带泡一晚上,出锅后粽叶绿生生的煞是好看,每个粽里面有两颗红枣,馅儿密实且白光油亮,吃起来香甜软糯。

  后来,生活好起来,我们姊妹都成了家,父母搬到了市区,母亲包粽子的花样也多起来。不但包糯米红枣、豆沙粽子,还包蜜枣粽和金黄透亮的软糜子粽,而且每次包许多,让我们拿回去吃个够。这习惯持续了二十多年。

  如今,置身人来人往的市场,看人们挑选粽叶,想起母亲包的陕北粽子那清香甜蜜的味道,想起她辛劳忙碌的一生,万千感受涌上心头……

  (作者供职于陕西崔家沟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