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长城举报比亚迪:车企暗战转明战

本报记者 杨梓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6月05日   第 20 版)

  左图为长城哈弗枭龙MAX
  右图为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

  图为长城第三代哈弗H6,2013-2021年蝉联国内SUV销量冠军。

  图为比亚迪宋PLUS DM-i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两款车型排放不达标一事还在发酵。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要求立案处理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对此,比亚迪火速回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比亚迪进一步指出,长城汽车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的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认为其检测结论无效。

  本次事件迅速引发汽车行业剧震,目前争议和讨论还在持续,热度不减。

  ■■争论焦点锁定插混车型油箱

  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的争论点在于插混车型的油箱选择。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目前汽车油箱分为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两种。与常压油箱系统可承压4-7kPa相比,高压油箱系统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汽压力,能够更好地收集燃油油箱内的挥发油汽。在成本方面,高压油箱较常压油箱高出1000元左右。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微博上表示,插混车型若长期不启动发动机,油箱如果没有高压系统,燃油蒸汽很容易泄漏出去,会损害车上的人员健康,也会在大气中造成光化学反应污染。此外,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也纷纷表示,各自的插混车型采用了高压油箱。

  由此看来,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插混车型选用高压油箱才能符合排放标准。不过,比亚迪5月29日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时再次对该事件作出回应,称其常压油箱也可以满足排放要求。“比亚迪DM-i是基于电动车平台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脱开连接),在EV模式下发动机可以灵活启动,燃油蒸汽可以进行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汽)。加上多控制单元的协同策略,以及对碳罐特性的深入研究,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常压油箱的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该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

  比亚迪还表示,比亚迪PHEV双电机串并联动力架构与常压油箱蒸发排放系统的组合方案是新生事物,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燃油蒸发系统软硬件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PHEV发展,比亚迪愿意向所有汽车同行免费分享其核心技术的控制策略和原理以及专利成果,同时接受行业专家的分析与研讨。

  ■■新能源汽车销量差距悬殊

  长城汽车举报的两款车均为比亚迪的热销车型。数据显示,仅今年1-4月,比亚迪秦PLUS DM-i的销量高达8.7万辆,宋PLUS DM-i的销量为10.3万辆。若长城汽车举报内容属实,社会保有的数十万辆车排放超标,很可能面临大规模召回问题。不过,比亚迪强调:“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调查、取证、检测。”

  事实上,两家企业曾是“好兄弟”。2021年,比亚迪曾将申请注册的“魏”商标转让给长城汽车,魏牌(WEY)定位为长城汽车旗下豪华SUV品牌;2022年,长城汽车将注册的“登陆舰”商标转让给比亚迪。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赛道异常拥挤,两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2022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186万辆,同比增长208.64%。相比之下,同年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只有11.99万辆,且同比减少13.79%;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长城汽车总销量的11%。

  今年以来,比亚迪打出“油电同价”口号,事发当日也正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新车的上市日。

  受此次举报事件影响,事发当日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的股价都迅速跳水,股价分别下跌6.17%和2.41%,双方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竞争加剧的缩影

  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油箱的环保性能是否达标以及长城汽车的检测方式是否合规,尚无最终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业内认为本次事件是当下中国汽车品牌激烈竞争、车企普遍焦虑、“内卷”已趋白热化的一个缩影。

  中汽协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过去中国汽车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品牌间的一些摩擦并未引起过多关注。“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由弱变强,中国汽车品牌间的竞争也已进入高级阶段,政府、公众以及同行竞争者都对企业及产品有更高要求,并一一体现出来。”

  在董扬看来,中国汽车企业做大做强后,平衡兼顾质量、创新、合规、企业形象等并非难事,目前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中国汽车品牌的成长需要时间,虽然成长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取得的巨大进步更要得到肯定。”

  “长城汽车和比亚迪都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及中国知名汽车品牌的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全行业都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再发生。”董扬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品牌由弱到强并走向世界十分不易,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决不能踩红线,也不能为抢占市场而舍弃产品质量。同时,汽车行业虽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但市场不会容忍车企间的恶性竞争。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推动产品升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才是中国汽车品牌对消费者、行业和社会应该有的责任和态度。

  (对于该事件进展,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