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既要“羊煤土气”,也要“追风逐日”

以新发展理念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李远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5月29日   第 13 版)

  编者按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近年来,内蒙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谋篇布局视野恢弘,定策施策切中肯綮、破题解题放眼未来,擘画了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的宏伟蓝图。为了全面展示内蒙古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报陆续将从不同角度把内蒙古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呈现给大家。

 

  在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腹地,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在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智能矿山,全球首个基于5G网络的无人驾驶矿车穿梭来往;在通辽市,首届零碳中国(通辽)绿色投资大会现场集中签约额达61.8亿元;在乌兰察布市,我国首条跨省份、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将从这里扬帆起航……

  夯实能源重要地位

  作为能源重地,内蒙古抢抓能源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期,全力推动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区)之一,也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其矿产资源在品种、数量、储量、规模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源矿产资源遍布12个盟市。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33种,有10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47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

  特别是作为中国煤炭大省(区),内蒙古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内蒙古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电基地、新能源基地和西气东输重要气源地,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发电量、外送煤炭、外送电量、外送电能力等指标多年处于全国领先,保障了全国25个省区市的能源供给。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责任更加重大。“全力稳产保供”“坚决扛起责任”“保障全国大局”等,成为其重要职责。

  1月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能源产业是内蒙古起家的产业,更是当家的产业,只应做大做强、不能做小做丢。要全力推动传统能源和煤基产业老树发新芽;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   

  内蒙古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既要按照新的理念发展好“羊煤土气”,也要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追风逐日”。

  “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

  “加快布局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也要促进煤焦、氯碱、氟硅化工产业延伸融合,靠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和延伸细分的好项目撑起转化增值的新天地”;

  “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思维,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

  “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

  “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一处处产业集群提速竞跑,一条条转型赛道通达远方。内蒙古正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快速度解答发展新课题,这是内蒙古的担当,也是内蒙古的格局和胸怀。

  煤炭由“黑”变“绿”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是内蒙古能源产业的首要任务。 2022年,内蒙古实现煤炭产量12.1亿吨,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有力保障了全国2/3以上省区市用煤需要。今年将加快国家批复同意的核增产能煤矿手续办理,全力推动在建煤矿建成达产,盘活煤矿闲置资源,在产煤矿总产能稳定在12亿吨以上。

  如何稳?如何保?靠的是智慧。

  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近日在鄂尔多斯市正式下线。该机器人实现矿山运输车辆的无人驾驶、自主调度、远程监控等功能,极大地提高矿山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环境污染。

  内蒙古移动打造矿山军团,面向矿山行业,提供“1+1+N”5G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化的机器从开采、运输、巡检等环节都实现了少人、无人化。

  内蒙古作为能源大区,发展现代煤化工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把现代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既是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的关键抓手。

  “煤炭在我们这里被‘吃干榨净’,我们让一块煤到一匹布,形成了‘由黑到白’的转变,原料从管道进去,出来全是产品,中间不产生任何废渣。” 大型煤化工企业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内蒙古重点支持鄂尔多斯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支持鄂尔多斯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支持乌海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通过好项目、大项目增强煤炭资源转化增值能力,推进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低碳发展,加速煤炭“黑”变“绿”。

  当前,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地位、绿色发展水平、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拥有现代煤化工专利技术100多项,整体技术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今年,内蒙古将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力争年底现代煤化工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新能源追“风”逐“日”

  在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过程中,新能源一定要发挥重要作用。新能源是内蒙古的宝藏,风光之中都蕴含无限价值。截至目前,内蒙古新能源的发电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外送电量也是全国第一,同时是全国唯一一个新能源发电量超过千亿度的省(区)。三峡工程2021年的发电量是1036亿度,  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三峡工程。

  发展新能源产业,内蒙古着眼大局大势、统筹谋篇布局,定策施策切中肯綮、破题解题放眼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是内蒙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路径清晰,行动有力!

  印发实施“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及可再生能源、油气、技术创新、氢能、能源数字化转型等多个专项规划,制定关于推进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意见等系列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关于推动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工业园区绿色供电等6类市场化项目配套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政策文件,搭建起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聚焦风、光、氢、储4条重点产业链,一体化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2年,内蒙古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完成投资620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3倍,呼包鄂通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初步成形。今年前4个月,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531万千瓦,是去年同期规模的5倍,并网总规模6713万千瓦,装机占比37.5%,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567亿千瓦时,占比24.4%,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聚焦新能源全产业链头部企业,确定了第一批链主企业名单,推动设立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基金,制定了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全景图,全力补齐产业链短点、断点,引进远景、明阳、天合、龙马、隆基、晶澳、金风等30余家链主头部企业,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达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达1000万千瓦,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初步成型。

  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为新增负荷配置相应规模新能源,实现新能源自发自用和能耗总量、碳排放、用能成本下降。2022年,内蒙古批复实施6类市场化新能源并网项目112个,总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7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风光氢储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完成投资约158亿元。

  内蒙古各地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走出新能源产业链持续向下游延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鄂尔多斯市全力打造“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现代能源产业基地的脚步铿锵激越。乌海市利用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锡林郭勒盟依托风光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推进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工业绿色微电网、低碳零碳园区、园区绿电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项目建设,在内蒙古率先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包头市成功吸引一批硅基材料和光伏龙头企业落户,晶硅光伏产业正快速成长为当地实体经济新增长极。

  特别是2022年,新能源完成投资近1300亿元,是2021年的4.4倍,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8.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全国第三,近期有望跃升至全国第一。这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见证了内蒙古新能源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下一步,内蒙古将加快推动蒙西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呼包鄂通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全力推动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完善能源产业政策,推动在产煤矿稳产增产,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强链补链。

  伟大宏图,波澜壮阔;亮丽边疆,动能澎湃。新征程上的内蒙古,将继续抢抓战略机遇,奋力追赶冲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内蒙古能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