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规模开发 高水平消纳

可再生能源开启多能协同发展新格局

6000万千瓦特高压通道配套新能源基地已获批

■本报记者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4月17日   第 03 版)

  随着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多能协同将成为重塑能源格局的主要内容。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主力支撑。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多能协同发展将成为重塑能源格局的主要内容。”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张国益4月12日在第八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表示。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围绕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拟定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一批新能源大基地目前正加速建设。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不仅已构建全产业链系统,而且呈现出市场主体多、竞争充分、创新活力强的产业生态。业内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并存的新格局。

  ■■全产业链体系已构建

  近年来,我国风光装机连续三年超过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去年底突破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接近一半。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凭借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跃升式发展的同时,成功构建起全产业链体系,而且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按照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社会新增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将超过80%。

  “我国已具备完备的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体系,未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将站在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总审计师刘继瀛表示,“以我国光伏组件、风电整机、动力电池为例,三个产业链已具备全球领先地位,世界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处于优先位置,且排名第一的企业均为中国上市公司。”

  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看来,未来光伏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电力将成为主要能源载体,占比达到51%。其中,光伏发电将占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近50%。”

  ■■多个特高压配套大基地获批

  为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我国正大力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

  “我国正在以风光资源为牵引,以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为依托,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大基地总装机达到4.55亿千瓦。”张益国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迅速提升,既大规模开发,也实现高水平消纳。

  张益国指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区域布局优化发展,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行动计划落实发展。“例如,围绕‘十四五’电力规划拟定的‘三交九直’特高压输电通道,重点关注通道可再生能源占比要求,结合送端的新能源分布及布局,按风光调储的开发思路,布局一批新能源基地。”

  《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获悉,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已批复哈密-重庆、宁夏-湖南等6条特高压通道配套的新能源大基地,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另外,还有多条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通道正在审批中。

  ■■技术创新驱动降本增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加速器,其中技术提升是当前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我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光伏产业为例,目前该产业已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不仅在产品产量、装机总量、新增装机等方面位居全球第一,更培育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自2010年以来,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已超过90%,成为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最经济的电力能源。”李文学透露,2021年4月,沙特某光伏发电项目最低电价已达到1.04美元/千瓦时,折合人民币0.067元/千瓦时。同年6月,国家电投四川电力有限公司以最低价0.1476元/千瓦时中标四川甘孜州正斗一期20万千瓦光伏基地,创国内光伏电站上网电价最低纪录。“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下降,技术持续进步是成本下降的最大推动力。”

  刘继瀛也认为,技术创新成就了中国光伏行业十年攻坚路,彼时仍是后起之秀的隆基、晶科、通威、协鑫等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使技术迭代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过去十年,光伏成本实现了下降近80%。”  

  “风电方面,我国陆上和海上风电均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产业链上下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无论是机组容量大型化、高塔筒低风速、漂浮式,还是‘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打捆配套火电’‘风能+储能’‘风能+氢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模式创新,都有力拓展了开发场景,促进成本下降。”刘继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