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新能源汽车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消费者维权难 企业成本压力大

新能源汽车“三包”承诺打折扣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 17 版)

  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去年消费者投诉举报数据,2022年共收到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投诉量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6.33%、77.35%、75.65%。消费者诉求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诺;行驶中突然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电池模块损坏;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车企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汽车“三包”政策——《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三包”)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纳入退换车条款,以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目前,新规实施已满一周年,消费者却频频投诉车企不履行承诺,其原因何在?又该如何解决?

  ■■维权仍存难题

  “去年11月10日,我驾驶营运车辆威马E.5在营运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无法行驶,经检查确定是驱动电机故障,维修需要更换电机。厂家说缺件,已经等了4个月了。”“去年,我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多次找4S店检测,厂家都以系统正常为由拒绝更换电池!”“2021年9月提的欧拉22款405长续航黑猫,提车刚一个月行驶中忽然出现动力系统严重故障,车辆无法启动。服务站也没查到故障原因,要求车企退车并予以赔偿。” ……

  记者注意到,在全国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服务平台上,有关吉利、北汽、奇瑞、欧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投诉量激增。其中,电池容量衰减、电池“掉电”快、拒绝更新维修等问题较为突出,消费者反映维权存在困难。

  电池质量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也是行业老生常谈的问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坦言,当前,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赛道拥挤,产品竞争异常激烈,车型更新换代开发周期大幅缩短,叠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退坡的预期,车企加速上市步伐以抢占剩余补贴,影响了产品设计质量。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池、电机、电控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相关技术还不稳定,产业快速壮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或个性的产品质量问题。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通报2022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涉及车辆448.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创历史新高。

  ■■增加企业成本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壮大,为解决消费者使用顾虑,“新三包”即“包修、包换、包退”政策在市场呼吁中应运而生。“新三包”增加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条款,将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系统性回应了消费者关切。并要求生产者将家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动力蓄电池在“三包”有效期内的容量衰减限值明示在“三包”凭证上。一方面,让消费者能够放心买、省心用;另一方面,从制度层面倒逼企业提升技术,严把产品质量关。

  但据记者了解,车企对“新三包”政策执行程度参差不齐,仍有部分企业未严格按照“新三包”的要求落实责任、执行规定,一些企业还额外增加了附属条件。比如,要求权益仅限首任车主、指定地点维修、车辆年度行驶里程低于3万公里等。在车辆出现问题时,还常出现厂家和经销商来回“踢皮球”的情况。

  业内人士坦言,车企落实“新三包”政策难,主要是与供应商签署零部件供应合同时,商务上的个别条款与供应成本相关,如果严格执行“新三包”政策,免费修、换、退的售后成本将高于传统燃油车,在电动汽车盈利情况本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车企不愿意看到售后成本增加、盈利减少。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进一步表示,“新三包”政策本身存在争议,对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技术、产品以及成本等方面压力,但有些承诺可能并不符合实际应用,严格执行难度较大。

  ■■需全行业合力解决

  基于上述情况,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有待全产业链和监管层面合力解决。

  “整体来看,新能源车企盈利相对困难,甚至低于成本价运营。近两年出现的电池电芯荒、原材料涨价,也给整车及零部件供应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曹广平认为,新能源汽车整体低利润水平为部分产品质量相对低下埋下伏笔。只有建立稳固的产品盈利模式,才能真正有力量去抓产品质量。他建议车企现阶段补充好少装电池的混动和微电车型,以降低成本压力。与此同时,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车辆性能和创新使用功能。“产品盈利是提高产品综合服务质量的前提和最好保障。”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退出,市场又遭遇“降价潮”,要想让车企加大售后服务投入,提高服务水平,短期内难以解决。但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资源会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势必率先淘汰一批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欠缺、品牌影响力小的车企,唯有好的产品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

  监管层面,崔东树认为,“新三包”政策还有待行业共同探索优化,随着产业和技术不断发展而进行迭代,尽可能在新能源车企和消费者之间实现利益有效平衡。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醒广大车主,选购新能源汽车之前,多角度考察对比不同品牌车型的配置性能、续航里程、售后服务、销量评价等内容。对于经常发生消费纠纷、售后服务不到位、车辆零配件易损坏、频繁出现故障甚至造成严重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要谨慎选择,依法维权,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车主也要养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