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装备·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发挥资源优势 改变“水多火少”

四川有望成光伏建设新蓝海

■本报记者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 05 版)

  四川省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分布集中、特色鲜明。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区太阳能资源富集,全省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8500万千瓦以上,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的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三州一市”。不过,截至目前,四川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只有21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步伐较缓。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副总裁李浴辰认为,“水多火少”一直是四川省电力装机的特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提出,四川省正加快推进太阳能资源开发,推动多业态协同发展和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下,四川省光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光伏建设新蓝海。

  ■■提升补充功能

  四川省可谓我国光伏制造产业重地,产业内知名企业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等均在四川设有生产基地,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然而,由于水能资源丰富,四川水电产业发展成熟度高,除水电以外的清洁能源发展较慢。

  公开数据显示,四川是水电大省,全省水电装机规模超80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78.5%。虽然四川水电开发规模不断取得新突破,但单一且比例较高的电源种类也给四川省电力系统带来挑战。

  2022年12月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指出,2022年7-8月,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的“三最”叠加局面,电力保供遭遇严峻挑战,暴露出四川省电力系统存在突出短板弱项。电源多能互补性不强,风光等新能源装机占6%,具有顶峰兜底作用的火电装机仅占16%,季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仅占33.6%,“丰余枯缺”矛盾十分突出。

  为此,上述规划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要基本建成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电力系统,电源结构更加优化,提升风光等新能源补充功能。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发电占比从77.8%、15.9%、4.6%、1.7%调整为64.1%、16.6%、6%、13.3%。到2025年,四川省光伏发电新增2004万千瓦,达到2200万千瓦以上。远高于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2022年5月在《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约1000万千瓦;至2025年底,光伏发电约1200万千瓦”目标。

  ■■具备开发优势

  相比于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地热能开发,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设置更为宏伟。在李浴辰看来,四川省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远高于其他可再生资源,是仅次于水能资源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四川土地面积大,光照条件可观,日照小时数可达1600小时-2200小时,经济增速快,消纳空间向好,市场容量大,具备支持开发光伏电站所需要的条件。”

  李浴辰表示,四川省正在太阳能更为富集的“三州一市”地区重点推进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在鼓励具备条件地区利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等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同时,希望加快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去年开始,四川省光伏发电项目招标启动数量和规模明显增长。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分公司总经理侯彦硕指出,四川省发展可再生能源可谓有地形和资源优势。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站后,该区域也面临新能源电力带来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挑战,而水电站可以发挥调蓄功能,有助于四川实现从水电大省到清洁能源大省的转型升级。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也提出了相似观点:“发展风光产业,就要考虑到调控能力。和早期规划不一样,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开始主动考虑新能源电力利用率和调控需求。大型水电在系统中可以发挥基础调节作用,水风光一体化项目已经成为一种路径。”

  ■■打好“组合拳”

  在业内人士看来,系统化、综合化和一体化开发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是大势所趋。四川省已经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和指标规模,体量很大。要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就要考虑到光伏组件等主要产品的适配性、调峰需求,以及消纳和外送通道等,打好“组合拳”。

  李浴辰说:“要对能源转型形成有效支撑,就要实现精细化发展。四川地形多变,不乏山地等特殊地形,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到电站设计、建设、运维等全维度,提升组件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

  中国三峡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济中心副研究员杨尉薇认为,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随着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还要通过深度挖掘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促进电力保供和能源安全。

  《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调机组季以上调节能力水库电站达40座、装机2392万千瓦,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12个。因地制宜利用常规水电站、水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两河口混合式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同时,强化负荷中心间、流域间、省际间互联互济,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为骨干、500千伏省内环网为支撑、外电入川通道为补充,加快构建坚强网架结构。

  侯彦硕则提醒,要注意到为弥补光伏电力不稳定性而增加的运营成本。水电虽然是参与新能源调蓄的良方,但会增加成本支出。如何更好发挥水电作用的同时,保证经济性也是产业内部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