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国外视角看“两会”和中国能源转型——

“中国机遇”让外企在华发展信心足

■本报记者 王林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3月20日   第 01 版)

  “两会”圆满落幕,热议犹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绿色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一系列部署引起广泛热议,尤其是外资企业从中看到了发展机遇。

  通过梳理有关信息,记者明显感觉到,外企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活力正在进一步释放,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潜在能量会加速释放,“中国机遇”愈发明朗;随着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他们接下来将继续加码在华投资和合作。

  中国式经济转型史无前例

  英国政府支持的能源创新系统转型经济学项目主管、牛津大学环境变化中心研究员彼得·巴布鲁克-约翰逊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从传统制造业大国向先进绿色产业出口大国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功,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影响力。”

  尼泊尔《加德满都论坛报》刊文称,中国不仅推动全球增长,而且推动全球治理,该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世界既需要中国继续发挥增长引擎的作用,也需要中国在维护多边主义以及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方面发挥大国作用。

  在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看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这些要素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根基。

  “中国式的经济转型和现代化进程规模宏大,史无前例。”韩慕睿坦言,“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企以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式与中国一起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

  另外,考虑到中国的能源转型对金属的刚性需求,必和必拓对中国内需提振充满期待。韩慕睿强调:“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将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词。”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对于“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国际舆论普遍持乐观态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相关政策利好倾向十分明显,这促使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高盛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实现5%的增长目标,可以达到5.5%。

  CNN网站指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之后重振经济的信心;眼下,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美国CNBC新闻网站认为,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率将超过5%,达到5.24%。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瑞银集团均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穆迪维持5%的增幅预判,瑞银则更乐观一些,预计今年中国GDP将增长5.4%且复苏势头将持续到2024年。

  韩慕睿坦言:“我们对中国今年经济复苏和增长充满信心,同时也对今明两年中国市场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我们预计,中国的内需提振将对全球贸易持续放缓起到平衡作用,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欧洲《现代外交》撰文称,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俨然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自身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中国正在坚定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保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方位合作助力绿色增长

  近几年,中国的能源革命进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展现出惊人进展,中国是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军者。全球性联盟能源转型委员会(ETC)副主任迈克·海姆斯利指出,中国正在以精心规划和分阶段的方式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强度并寻求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建设可再生能源,每年约有50%的可再生能源在中国产生。”根据英国能源智库Ember的最新数据,去年中国风力发电量比整个欧洲的总和还多了46%。展望未来,更高水平的风力发电将在中国制造业用能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绿色能源投资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总量中约一半来自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对此,韩慕睿表示,随着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和能源转型稳步推进,中国对资源产品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铜和镍、助力钢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铁矿石和冶金煤,以及在可持续农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钾肥。韩慕睿补充道:“在这一进程中,跨国企业跟中国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可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这不仅能够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目标,还将激发创新,为整个价值链创造新的增长动力。”

  世界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

  阿拉伯新闻网报道称,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使其在许多方面都受到全球变暖影响,这成为中国加大清洁能源和投资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而且获得了巨大成效,这对全球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彼得·巴布鲁克-约翰逊肯定了中国在交通领域转型的成绩。他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消费市场形成规模,在供应链不受限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实现收支平衡、稳步缩小电动车和内燃机车生产成本差距的市场扶持政策,足以让中国实现交通领域的转型。”

  地缘政治智库“国外简报”指出,推动能源转型并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世界需要中国。对此,彼得·巴布鲁克-约翰逊补充表示:“英国会继续通过研究合作为中国‘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实提供助力。”

  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中国不仅将超额完成国家自主贡献,而且可能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可能会在2025年或2026年” 。迈克·海姆斯利说,“这才是真正的积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