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2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扎根待春来

■张淑兰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2月06日   第 20 版)

  汽车驶进油区,我的心绪如同脚下这条路,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

  这是多年前走过的路,如今再次踏入,完全变了模样。蓝天白云下,一间间红墙灰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大山的臂弯里;鲜花丛中,一架架橘红色的抽油机正在阳光下低吟浅唱;高耸的井架上,一幅幅鲜红的标语彰显出油区日新月异的气息。

  车刚停稳,一身红装的阿舅就跑了过来。说话间,我随他走进了采油小站。站在院子里左看右看,总感觉自己走错了地方。我问阿舅:“这是以前的小站吗?”“不认识了吧,变化大着呢。”阿舅说完,掀开值班室的门帘,把我请了进去。

  这又是一幅崭新的画面——地面铺着洁白的瓷砖,房顶上安装着电子节能灯,最让人兴奋的是这里还装上了高科技电子自动监控装置。

  阿舅看出我一脸惊讶神情,自豪地说:“过去驻守单井,除了干体力活,还得忍受蚊虫叮咬和寒风的吹打。现在,空调驱走了夏日的炎热,供暖设备也让人不再担心冬日的严寒。自从实施了数字化,采油工也不用每天去巡检,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随时监控和录取设备上的数据。”看着阿舅一脸幸福的表情,十几年前的一些往事不觉间在脑海中浮现。

  那年冬天,阿舅带我去井站时,院子里除了一台抽油机、一块菜地,就是一间值班室。说是值班室,其实是办公住宿为一体的一间简陋屋子。在小站居住的日子里,阿舅每天都要去野外巡井,饿了就用柴火烧几个洋芋充饥,渴了就在山沟里捧口水喝。有次巡查时,阿舅发现一口油井地下管线渗漏,由于管线埋得深,漏点不好确定,他就跳进全是水的深沟里,一点点找渗漏部位。等找到漏点,处理完事故,他的衣服冻成了铠甲。我拉他上来时,发现那十个指甲缝里全是石油沉积留下的痕迹。看着这双老茧般的手,我唉声叹气地说:“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呢?”阿舅说:“有根在,春不会远,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和阿舅在一起的日子,我跟他走了好多个采油站,有幸认识了很多采油工人,他们同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油田。在我眼里,这些采油工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顽强、坚韧,漂泊到什么地方都能扎下根来。

  那时我常想,是什么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扎根在荒凉的大山里?长大后,当我实地接触采油树时,才发现那是一棵会扎根的树,人们日常能看到的只是它露在地表上被称为 “树冠”的部分,而它的“树干”和“根茎”都深深埋在数千米的地下。我喜欢它的形象,再联想到阿舅,可以说是历经苦难,但都不曾被折断压垮。

  参加工作后,循着前辈们走过的路,我走进了另一座大山,每当遇到困难,总能想起阿舅那句“有根在,春不会远”。这是一种希望,对我亦是一种前行的力量。

  提起当年的事,阿舅摆摆手,说不值一提。他告诉我,现在小站已经拥有30余名员工,100多口油井,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是改革的春风吹来的。我赶紧接话:“油田的发展离不开你们这些老采油。”阿舅听后,又连连摆手:“守护油田是我的责任,油田的发展,离不开扎根油田的采油工人,更离不开时代的机遇。”

  “有根在,春不会远。”看着阿舅坚定的目光,联想起眼前的这些大变化,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机。

  午饭后,我走出小站大门,看见挺拔的采油树层层叠叠,如同一个个坚强的战士守卫着这片土地。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大山深处,一棵棵树苗茁壮繁茂,生生不息……

  (作者供职于陕西延长石油七里村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