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企业风采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2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升至65.87%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2月06日   第 15 版)

  本报讯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控股发电装机2.1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1.4亿千瓦,占比达65.87%。2022年全年完成发电量6639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继续保持国内发电集团第一。”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日前在该公司2023年工作会议上,用直观的数据盘点了2022年在质量效益、新能源开发、推进重大专项、创新驱动、融合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成绩单”。

  在回顾国家电投五年来的发展时,钱智民表示:“我们超前布局、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才造就了新能源装机世界第一的国家电投名片。” 

  据了解,2022年,国家电投新能源项目“核开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新能源开工、投产规模持续领跑全国,清洁能源大基地开发成效显著。其中,成功获得国家“沙戈荒”青海海南戈壁基地开发权,获取新能源1560万千瓦。新疆区域150万千瓦资源、青海共和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分别入选国家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清单。

  作为多个国家级重大专项的实施主体,国家电投在核电、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研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据钱智民介绍,国家电投依托“国和一号”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攻关形成一批重点创新成果,建立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平台,打造百家单位产业链联盟。2022年,全国核准的10台核电机组中,有6台采用CAP1000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方面,组织全产业链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完整有效的重燃自主研制体系,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能力提升。在能源工业互联网专项工程方面,建成覆盖4000余家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能源工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大数据平台,能源企业预警平台已上线运行并接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终端,支撑国家能源系统安全监管和决策。

  无论是绿色转型,还是攻坚重大专项,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

  “我们深切体会到,正是由于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价值实现,聚焦支撑产业发展,聚焦产学研用合作,聚焦落地见效,持续迭代创新路径与保障机制,才支撑国家电投初步建立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钱智民坦言。

  2022年,国家电投突破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核心技术,新兴产业创新成效显著,形成了用户侧智慧能源1.0-4.0的顶层设计及路径,构筑了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19个方面、61个类别的坚实技术基础。同时,构建了氢能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投产全球最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首条量产线,国内首台百吨级纯电交流驱动自卸车实现应用,国内率先研发的高温水洗颗粒制备移动生产线投产。

  除了核心技术研发,国家电投2022年还建设了一批引领性创新示范工程,并在传统产业创新方面成果颇丰:开工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项目—大安项目,投产试运行国内首套10万吨级燃机烟气碳捕集项目—长兴岛CCUS项目,建成投运国内首例光伏直流电直供电解铝项目—昆明阳宗海项目;I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到24.2%,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突破30%,国内首条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综合回收效率达到92%。

  在国家电投重点推进的融合协同发展方面,目前已进入430个县开展县域开发,自主开发的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天枢一号共接入200多个“三网融合”示范项目,累计导流用户过万人。上下游产业协同方面,投运全国单体最大的独立储能电站,在储能领域形成了新源智储、融和元储等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品牌。产金融合方面,打造了国内氢能领域首个市场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绿色产业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内蒙古乌兰布和、磴口30万千瓦先导项目实现投产。

  对于2023年的总体工作,钱智民从质和量的提升增长、创新见效和协同融合、改革和管理、风险防控四方面提出目标。“从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方面考虑,一是要做强做优做大,保持清洁能源的领跑地位;二是将大基地开发作为提质增量的重要抓手;三是聚焦火电扭亏,全面改善火电资产经营质量;四是全面提升营销工作的市场应对和统筹协调能力。”(朱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