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使用共享单车、乘坐公交地铁,点外卖备注“不需要餐具”等行为,都可被视作是参与绿色低碳生活,这也是碳普惠制发展下消费者参与“双碳”发展的典型场景。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实施《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碳普惠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3年底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2024—2025年要逐步完善碳普惠体系,扩大碳普惠覆盖范围和项目类型,基本形成规则清晰、场景多样、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山东是能耗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在山东省开展碳普惠工作,能够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减排,充分挖掘消费端减碳潜力,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侯翠荣表示。
对此,受访人士均表示,从数据的获取、科学核算方法等现实情况看,当前碳普惠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实现创新,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做出巨大的努力。
●制度建设有支撑
当前,政策对于发展碳普惠制度建设已有大量支撑。据了解,2022年6月13日,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要文件之一,明确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2022年8月25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要求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可以说,2022年是碳普惠元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均公布了大量的支持政策。”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陶岚表示,在地方层面上,已有约二十个省市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超2/3的省市都明确提出要把碳普惠机制作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除山东外,深圳、上海等地近期也出台了基于“双碳”目标的《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从政策层面上,我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类似的《工作方案》出台,共同完善碳普惠体系建设。”
“与山东省10亿左右的碳排放量相比,未来可量化、可报告、可核查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减排量可以促进社会从微小处改变碳排放习惯,助力双碳发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周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山东省公布的《工作方案》也根据山东省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举措。侯翠荣表示:“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滨海盐沼、海草床等丰富的碳汇资源,我省可充分发挥在海洋碳汇方面的先天优势,重点推进海洋碳汇等碳普惠项目的开发。同时,鼓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使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在有效震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也拓宽了碳普惠减排量的消纳渠道。此外,未来还将鼓励各市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碳普惠模式。”
●数据联通是难题
“尽管全国已有多省提出建立碳普惠机制,推出碳普惠平台或个人碳账户APP,但其实质尚处于概念宣传和初步的标准规范推出阶段。距离实现经济利益,成为参与碳市场的成熟创新模式,仍需建立碳减排量标准、数据收集和核证渠道、数据安全和使用相关法律规定等较完善的碳普惠制度,并进一步保障落实。”周勇表示。
此外,除管理制度体系外,技术体系支撑也同样重要。陶岚表示:“碳普惠平台实质是碳普惠实施的核心。消费者绿色行为经数字化统计汇总,才能实现对绿色行为的展示。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碳普惠平台的数据联通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用户的碳减排量因分散在各数字平台企业上,无法形成合力,亟需政府主导建立一个全社会公开公正的碳账户平台,实现各企业间数据互通。”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也坦言:“碳普惠制作为一种全民的减排机制,目前还存在普及率不够高、可持续性有待增强以及低碳行为数据获取难等问题。因此,我们正在筹划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为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提供载体,积极引入商业资源,确保低碳行为实现量化转换,让公众从参与减排中获益。”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要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围绕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流通和交易需要,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据了解,目前已有服务商企业开始进行碳普惠领域数据整合。例如,绿普惠以《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团体标准为依托打造了“碳账本”,通过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实现对个人全部碳行为的量化和记录,更好地形成对用户碳普惠行为的激励性。
●基础建设是重点
“接下来,山东省的碳普惠发展应学习借鉴现有类似机制的经验和教训,在数据技术和数据安全方面做好基础建设。”周勇表示,山东省可发挥自身在区块链、大数据方面的优势,研究数据的采集、核算、验证技术,搭建统一的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同时要研究碳普惠相关的数据安全技术,并以完备的法律保障数据不被滥用、盗取和倒卖,确保个人信息的合法使用。此外,我国高度重视基于自然的碳中和解决方案,海洋碳汇是一个重要方面。这还需要海洋碳汇取得类似林业碳汇的地位,具备进入碳交易市场的资格。在被碳交易市场接纳之前,可以通过与碳普惠结合,实现其经济价值,逐步提升海洋碳汇的影响力,争取早日形成完善的海洋碳汇体系。山东省也可利用自身的海洋科研优势,对其进行倾斜性支持政策,出台一系列科学、合理、统一的核算办法。
周勇认为:“鉴于当前碳普惠措施并未落实完善的现实,应优先进行基础性研究,多进行试点试验,覆盖范围按照先易后难原则,稳步推进。”
吴泓洋表示,接下来将做好落实工作。“一是从管理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项目开发体系以及碳减排量消纳体系四方面着手建设碳普惠体系,加快推进碳普惠方法学开发、平台建设运营等;二是建立碳普惠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信息采集、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碳普惠项目开发引导和审核管理,加强减排量核证、签发、消纳等全流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