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术·评论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发挥能源大宗商品属性 助力稳大盘扩内需

■苗中泉 菅泳仿 薛美美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1月16日   第 06 版)

  ■■能源要做我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

  能源兼有公共物品和大宗商品双重属性。近年来,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能源市场发生剧变,欧美主要国家的能源价格持续震荡上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正在成为增加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普遍选择采取消费补贴、设定价格上限等方式,缓解大多数市场主体的能源负担,其本质是在供应紧张的条件下尽可能确保社会对能源的普遍获取,保障的是能源的公共物品属性。

  我国已经与全球经济体系深度融合,近年来能源进口比例保持在两成左右,原油进口比例接近八成,国际能源震荡的负面后果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我国,造成一定冲击。但得益于我国能源保供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能源骨干企业的恪尽职守,我国能源领域并未出现与欧美国家相似的全局性的价格剧烈震荡、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更未出现国外已经非常严重的新增能源贫困人口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式能源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

  与欧美发达经济体需重点确保能源尽可能实现普遍获取不同,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在有效稳住经济大盘基本面的基础上,把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的巨大潜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决定了我国能源领域的重点工作也应是在坚实做好能源保供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发挥能源的大宗商品属性,通过建设更加科学完备的能源市场、价格和金融体系,充分激活能源作为基础性大宗商品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实现能源在市场条件下有效助力稳经济、调结构、促恢复、保增长的重要目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

  ■■能源助力稳大盘扩内需

  可从三方面重点发力

  一要确保充分可靠供应,满足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消费刚需,打造稳大盘扩内需的生力军。能源是经济命脉、工业食粮。落实中央稳大盘和扩内需的战略部署,首先要保障各类能源的安全可靠供应,确保不出现供应问题拖累乃至制约经济的恢复发展。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既能满足经济社会、民生福祉的刚需,又能有效创造和拉动社会投资,促进供需双增长。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当前形势下每增加1元电力投资,可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增3-4元需求。总体来看,电力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

  二要确保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平稳合理,科学纾解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冲击,争做稳大盘扩内需的定盘星。能源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性原材料,其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扰乱初级加工部门的运行秩序,并沿着供应链产业链扩散蔓延,影响经济整体的发展。德国国家统计局研究发现,当前该国正在经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本原因就在于能源价格的飞涨,如果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将引发更严峻的经济危机。我们的测算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电价若上涨10%,将直接导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

  三是做好能源资本领域的风险防控,坚决避免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筑牢稳大盘扩内需的防火墙。能源的金融化已经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特征。我国能源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快,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尤其是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仍在建设中,易受国际能源市场剧烈震荡的牵连影响。若处理不好,既会妨碍能源实业的有序发展,又可能衍生局部的金融风险。面对稳大盘和扩内需过程中的绿色转型、安全保供、保障复苏等多元要求,要严防突然抽贷断贷、过度投机、冗余投资等问题。当前,沪深两市对新能源的市盈率估值高达41倍,是同期高科技新兴产业(TMT)估值水平的2倍多,投资过热的风险不容忽视。

  能源助力稳大盘扩内需,关键在电力。面向能源清洁转型、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电力在能源系统,进而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的作用将更加凸出。在日常消费领域,煤炭、风光、核能等各类能源,往往通过转化为电能才与大多数消费者发生直接关联。在工业领域,随着我国智能制造战略的不断推进,自动化、电气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电能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应用场景中最广泛的能源形式。在计算机、通信设备、芯片制造、汽车、船舶等关乎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高端制造业领域,电能几乎是唯一通用的能源,因而也构成其发展的动力基础。在创造固定投资方面,电力行业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2021年我国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8400亿元,接近石油(5700亿)和煤炭行业(3600亿)的总和,占能源行业固投总额的47%。在吸纳就业方面,仅新能源领域,到2021年底已创造就业岗位接近500万个。能源助力稳大盘扩内需,电力行业企业理应发挥顶梁柱作用。

  ■■电力助力稳大盘扩内需

  还面临三个问题

  我国正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电力行业转型发展势头旺盛。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源电力的现实禀赋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在积极发挥电力的大宗商品属性助力稳大盘扩内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保供应与促转型的问题。确保电力充足稳定可靠供应与持续推进电力的清洁绿色转型、优化电力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二是稳价格与市场化的问题。严控电价波动幅度与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三是扩投资与防风险的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维持强劲投资发展能力与当前能源金融体系、重大创新技术、新型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这三个问题的本质,是当前紧迫要求与行业长远发展、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本身也构成了电力行业螺旋向上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也符合矛盾论的认识,对此毋庸讳言。而辩证看待、分清主次、统筹兼顾、系统发展,应成为电力行业在助力稳大盘扩内需的同时,加速实现自身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

  一要在坚持完成能源安全保供“底线任务”的同时,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有序推进加快转型发展的高阶目标。落实“双碳”要求、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助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是当前能源电力必须统筹兼顾的三项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走立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基础的低碳转型之路。

  二要在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重视有序实施需求侧改革,加快完善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满足不同用能群体对高可靠性、高电能质量、高能源品质的差异化需求,可有效倒逼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应加快建立更加完备地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核算、成本分摊和价格疏导机制,实现“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有机融合,推动形成“供给侧保用能供给、需求侧育新兴需求”的供需良性互动新格局。

  三要坚持从供应链、产业链的全流程全环节出发,发挥链长企业的牵头作用,形成全链条助力稳大盘扩内需的生态和系统合力。能源电力事关全局,行业内外的协调匹配是防风险的有效法宝。应更多依靠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模式,用好产业先导基金等金融工具,推广应用促转型、助“双碳”的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扩投资与防风险的统一。

  概而言之,发挥能源电力的大宗商品属性,更好地助力稳大盘扩内需,应明确和细化全产业链各环节,包括生产销售、传输分配、终端消费、支持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要点,设定各个环节的底线任务和高阶目标,坚持系统思维、通盘考虑,链长引领、协同推进。尤其应该高度重视电力对上下游、全链条、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形成需求提振、供给充分、就业增多、收入增加的总体向好的经济景气形势,为助力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三位作者均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