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双碳·绿色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报告显示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见成效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1月02日   第 10 版)

  本报讯  记者朱妍报道:记者从2022年12月26日发布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以下简称“报告”)获悉,在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方面,我国已取得一定成效。2015-2020年,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05个城市实现了PM2.5 年均浓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协同下降。2021年,全国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均有所下降,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PM2.5 浓度平均为30微克/立方米,相比2015年下降3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较2015年下降1.8个百分点。该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等单位联合发起,集结国内50余位一线学者共同编写。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之间存在明确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绝大多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最主要来源都是人为活动过程中的能源消费。”报告召集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所长雷宇表示,当前,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50%左右的挥发性有机物、85%左右的一次PM2.5 (不含扬尘),排放源均与二氧化碳高度一致。“基于此,我们可以考虑推进减污降碳、一体谋划、协同治理。”

  实践证明,协同治理已见成效。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降至56%,同比下降0.8%;水电装机、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核电装机、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6.5%、13.8%、12.9%、2.2%和1.6%,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在世界上遥遥领先,2021年装机总量分别约占世界总装机的50%和30%。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650万辆,中国占比超过一半;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十位、电动汽车品牌销量前十位中,中国各占6个。这些成绩,在带动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切实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费,为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给予肯定。

  不过,陆新明同时坦言,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并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用比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实现碳中和。他指出,并不是所有措施都能做到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协同,如何通过优化技术路径、设计政策组合,通过清洁空气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措施更好产生合力,还需开展更多研究。雷宇也称,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从百亿量级降至10亿吨级;实现空气质量全面根本性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则要从千万吨级减至百万吨级。二者均需在30-40年时间里完成,难度非常大,深度低碳的能源转型是实现协同目标的关键所在。

  报告预测认为,通过实施协同减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有望使全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当前水平下降三分之一以上,推动全国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年评价值有望下降至130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提升至80%以上。进一步以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能源深度低碳转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时,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年评价值,有望分别降至10微克/立方米和100微克/立方米左右。“随着能结构产生巨大变化,届时将极大减少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未来PM2.5浓度下降中贡献度可达到80%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