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高端访谈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讲好“双碳”故事 勇担传播重任

——访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副总编辑桂俊松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13 版)

  作为人民日报社直属的我国第一家国有产经类专业传媒集团,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以下简称“能汽集团”)顺应“双碳”大势、主动担当作为,在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城市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全球最大的碳中和传媒集团”。未来,在“双碳”报道、专业引领、国际传播等方面将如何发力,能汽集团董事、副总编辑桂俊松分享了其所思所想。

  实现“双碳”目标

  时间紧、任务重

  问:站在一位资深媒体人角度,您如何理解“双碳”目标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桂俊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就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我国已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的必然选择。

  “双碳”这道必答题,彰显远见、集结智慧、考验能力。既需要有战略谋划,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出台详尽的实施方案,也需要脚踏实地、躬身力行,集中相关行业、企业乃至每一个体的力量。为号召更多力量参与“双碳”事业,并做好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新闻媒体的正确宣传、科学传播不可缺少,这也是“双碳”战略面向广大媒体提出的新考题。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您如何理解其深刻内涵?

  桂俊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报告共有20处提及“碳”字,其中8处提到“低碳”、4处提到“碳排放”、5处提到“碳达峰碳中和”、2处提到“降碳”、1处提到“碳汇”,一系列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们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一过程。与此同时,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践行“双碳”战略,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背后无疑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责任无比重大,任务极为艰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方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抓住重点行业发力,

  积小胜为大胜

  问:具体到能汽集团所覆盖的汽车、能源和城市领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有何重要意义?

  桂俊松:做好“双碳”工作,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一体推进,也离不开各行各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发力,积小胜为大胜。汽车、能源与城市三大领域,恰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主战场。

  汽车产业是制造业中的集大成者,链条长、规模大,与老百姓日常消费直接相关,受关注程度高。纵观全产业链,从上游材料开发、零部件加工、电池制造,到整车生产,送至消费者手中、行驶上路,再到后端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环节都伴随着巨大的降碳潜力待挖掘,亟待探寻低碳转型路径。

  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行业自身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共识。一方面,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让化石能源使用更加清洁、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

  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如何平衡减污降碳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不少地区还提出了“低碳城市”“零碳城市”等理念,因地制宜、落到实处对于“双碳”工作十分关键。

  问:在实践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桂俊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绿色低碳发展组合拳,既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也要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推动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个体企业的力量不可忽视。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我们也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一批有担当、敢作为的企业值得记录,比如长期致力于高温气冷堆产业链自主创新的中国核电,主动从传统能源业务向氢能产业转型的鹏飞集团、美锦能源等。一个个生动故事,深刻昭示着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可以兼顾共赢,增加发展含绿量就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担纲“全球最大的

  碳中和传媒集团”

  问:结合上述认识,您认为媒体应如何发挥作用?

  桂俊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更应该主动承担宣传引导、科学传播、舆论监督等责任,站得住、立得稳,不错位、不缺位。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也带来种种新挑战。例如,“双碳”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报道面临一定技术门槛;研究“双碳”的机构繁杂,观点可能存在分歧、甚至误区,报道需科学甄别、去伪存真;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双碳”事业,报道要实现高效科普等。这些均考验着媒体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需要做专做深、做精做活,彰显新闻报道的力度、强度、广度与温度。

  问:有不少业内外人士将能汽集团形象称为“全球最大的碳中和传媒集团”。对此,能汽集团如何付诸实践、扛起重任?

  桂俊松: 能汽集团是人民日报社直属的我国第一家国有产经类专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中国城市报三大融媒体平台。集团长期重视传播手段创新,形成了覆盖报、刊、网、端、微、屏的全媒体平台,以全面、丰富、立体的方式讲述与传播绿色低碳故事,在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城市领域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身为“中”字头媒体,我们始终坚守初心、保持恒心,着力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用媒体人独特的视角记录“双碳”进程,从汽车产业、能源行业到城市专业,观察细致、笔触深刻、影响广泛。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现场,在北京冬奥会、上海进博会一线,在事关“双碳”事业的每个重要时刻,记者编辑们责无旁贷、使命必达。

  除了全媒体报道,我们还主动开展“双碳”相关业务。比如2022年9月,集团与碳中和50人论坛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重点在论坛下设“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汽车专业委员会”,联合筹建运作“碳中和城市联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力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问:长期以来,我国也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对此,您怎么看?

  桂俊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要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受益者,没有谁是局外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通过采访报道,我们了解到众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精彩故事。从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到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再到支持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事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持续作出贡献。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我们还有实实在在的绿色投入与行动。例如,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截至2022年10月,已累计安排超过12亿元人民币,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3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约20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可以说,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问: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贡献,国际传播同样重要。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桂俊松:做好“双碳”目标下的对外传播,是值得广大媒体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然而,气候变化议题牵涉的主体多、内容广,属性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当前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媒体自身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双碳”战略的内涵,以及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思路与举措,提前做好筹备。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让富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成为国际社会熟知的议题。既要主动发声,也要注重把握基调,不断优化国际传播机制、传播路径,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用自信和底气讲好中国“双碳”故事。

  (本文收录于《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文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