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双碳·绿色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油气行业甲烷减排持续深入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2月19日   第 04 版)

  在近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中国已完成控制甲烷排放的行动计划战略,目前正在审批阶段。未来,甲烷减排主要着力点在油气、农业畜牧业,垃圾废弃物三个领域,方案亦明确了相应目标、计划和激励性政策措施。

  “甲烷减排可带来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收益,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甲烷排放的减少和控制将对提高油气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到协同作用,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与制定上述甲烷排放标准制定的某业内人士说,“但企业仍面临甲烷回收利用率低、经济性较差、核算标准滞后等问题。”

  治理必要且迫切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数据显示,甲烷排放后20年内的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4倍,百年内是二氧化碳的28倍。目前,甲烷的增温效应已造成了约30%的全球变暖。随着全球甲烷监测步伐加速,甲烷排放量透明化有望加快推进各国开展甲烷减排顶层设计,催生甲烷人为排放源的治理需求。

  2021年11月,中美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我国表示争取尽快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在此前的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MEF)领导人会议上,我国提出将制定甲烷国家行动计划。

  而在甲烷众多来源中,油气占到很大比重。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排放的甲烷略多于7000万吨(约合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我国,能源行业排放的甲烷大约占甲烷总量的50%左右。

  对此,由“三桶油”联合发起的甲烷控排联盟在倡议宣言中明确,将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MRV)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甲烷监测计量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减少油气生产过程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油气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未来将面临更严格的排放管控和减排措施。油气企业应做好相关准备,提早筹划并推行节能提效、清洁替代等措施,并大力发 展新能源和低碳业务,做好业务接替准备。”上述业内人士说。

  重点领域重点抓

  清华大学2021年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30年,煤炭开采过程排放占甲烷总排放比例分布在39%—44% 之间,到2050年将有所下降,但是占比仍有25.5%。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甲烷排放源,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气逸散的减排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2008年我国制定并发布了《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但目前标准执行以及煤矿瓦斯利用存在不少问题,已与“双碳”目标不相适应,亟须修订并加强标准的执行力度。

  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研究院院长张遂安表示,煤层气生产企业应对甲烷排放源加强管理,不断优化完善现场生产工艺、落实甲烷温室气体泄漏点检测与修复工作,实现排放源精细化管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考虑到COP27后我国可能强化甲烷排放管控,油气企业尤其是煤层气企业,需要对自身甲烷排放情况摸清家底,积极开展产业链各环节排放核查和监测,实现精细化管控减排,并配合国家建立甲烷排放管控制度和核算体系。” 张遂安说。

  尽快纳入碳交易市场

  油气系统相对而言排放较为集中, 初期减排成本可能较低,但达到一定阶段后由于难度加大,减排成本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整体来看,甲烷减排相关政策并不明朗,企业没有执行“标杆”。“企业可以制定下降目标,但整体来看约束力较差。”上述业内人士说。

  “此前,大家对甲烷减排技术整体关注度不高,技术路线细碎,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产业,目前的政策和标准‘查缺补漏’的性质更多。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行业内监测技术和核算因子和制定,摸清油气产业的甲烷实际排放情况。未来一定要将数据基础做扎实。”张遂安说。

  “应该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适时修订煤层气甲烷排放标准, 强化标准的实施, 完善促进甲烷回收利用和减排技术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甲烷减排技术清单和措施手段。” 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研究将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作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进入市场获取减排收益。未来,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煤层气企业通过收集甲烷减少排放可以获得自愿减排收益凭证,并将其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交易自愿减排收益凭证或成其未来新的盈利模式之一。

  张遂安建议,应当尽快将甲烷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相对经济型的甲烷的回收利用基本都采用了,有经济回报的措施也都采用了。没有采用的,主要还是因为单位成本比较高,企业在没有额外经济激励和补贴情况下,很难主动减排。有罚有奖励,企业才有动力去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