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企业风采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南网科研院:

激活红色引擎 深化改革创新

■杨炜晨 金南汐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2月12日   第 15 版)

  中国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基地。黄启辉/摄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中央研究院和创新主力军,南网科研院成立十年来,始终秉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与党的建设“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之路。

  ■■ 完善企业治理体系

  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机制

  健全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融入治理机制。南网科研院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文件体系为遵循,落实《公司法》法定权责,全面明确党组织和“三会一层”权利义务,赋予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持续修编完善党委议事清单,明确40项党委研究决定事项及84项党委前置研究事项,为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建立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回头看”机制和党委“三重一大”决策执行“后评估”机制,推动责任落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把准政治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党和国家重大需求深度融合。南网科研院党委坚持政治引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绘制关键技术“卡点”图谱和清单,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成功研发国产220kV电缆料并实现工程示范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国内首款电力主控芯片相关专利“用于并行冗余协议网络中的时钟输出控制方法和系统”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藏东南送电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三峡阳江青洲五、七海上风电工程等提前布局,着力提升自主化水平。

  ■■ 创新培养方式

  推动人才资源深度开发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南网科研院目前拥有一支平均年龄约34岁、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这些年轻人才正处于思想最活跃、成长最迅速的阶段。我们要持续拓宽和畅通各类人才发展渠道,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以人才队伍‘第一资源’优势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南网科研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希鹏说。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人才资源深度开发。为激活年轻科学家潜力,南网科研院以项目担纲挂帅为牵引,不断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精准支持机制,推出“高潜计划”“攀高计划”等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培育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2022年新增国家级人才1名,获聘南方电网公司战略专家4名。同时,推动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构建课程定制化、访问学者互派、科研团队共建等合作机制,累计接收2022级、2023级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27名,推荐近30名专家进入联合培养导师库。设立南方电网公司首个科学家工作室,在经费拨付、项目立项、人才选拔培育上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实现团队“自组织”发展。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南网科研院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疏导思想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建立“4+4”网格化全覆盖联系服务员工机制,开展“书记接待日”,实现“面对面”谈心谈话全覆盖,倾听员工心声;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院所两级项目清单,解决员工急难愁盼诉求,员工总体满意率达100%。制作“科研青年说”品牌视频栏目,挖掘老一辈电力人艰苦奋斗的品格和新时代科研青年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 党建领航科研

  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南网科研院党委始终坚持以深度融合为导向,用搞科研的思路抓党建,持续构建有科研特色的党建领航全面管理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转化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优势。”南网科研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宝英说。

  在抓责任方面,南网科研院将管党治党责任和党的建设重点任务纳入考核契约,组织经理层、中层、技术专家、普通员工100%签订,实现责任层层压实不衰减,任务逐级分解不漏项。在抓落实方面,南网科研院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同落实、同检查,建成综合党务平台实时监督组织管理和党建工作完成情况,以健全履职机制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在抓基层方面,南网科研院坚持科研创新项目到哪,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围绕改革发展和科研创新重大项目设立书记项目、党员关键任务,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网科研院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等重大需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电力科学研究院,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