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1月07日   第 11 版)

  全球超大“城市电力银行”

  并网发电

  本报讯 记者朱妍报道: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的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于10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2016年4月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总建设规模为200兆瓦(MW)/800兆瓦时(MWh),由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电池系统由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制造。

  据悉,本次并网的一期工程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规模为100兆瓦(MW)/400兆瓦时(MWh),即额定功率10万度电/小时,最多可存放40万度电。按照我国居民每日人均生活用电2度左右计算,电站可供20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为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电网后,电力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及响应能力。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恰恰能够起到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率、平衡电网稳定性、提高电网可靠性等作用。

  换言之,电站相当于一座城市“电力银行”,在电力系统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电网用电低谷期间,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电池中;待用电高峰时,再将储存于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放电。此外,该电站还能配合常规火电、核电等能源,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由此提高灵活性。

  据了解,该电站基于大连化物所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这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一种,由化学能到电能往复转换,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规模大,电解液可无限期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已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在国外进行了产业化推广,与比利时科尔德集团控股EcoSourcen公司签订了用户侧液流电池技术许可协议,实现我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

  国家能源集团

  纳米碳氢燃料燃烧试验

  取得重大突破

  本报讯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利用4000大卡热值的长焰动力煤制取出50%浓度的纳米碳氢燃料,在半工业化装置上进行燃烧试验,在炉膛温度只有180℃-200℃维持稳定独立燃烧,且炉内温度稳定上升,燃料中煤炭的燃烬率达100%,实现了低热值煤制取的低浓度纳米碳氢燃料在低温下持续稳定燃烧,进一步验证了纳米碳氢燃料“赋能”特性。

  初步判断,该燃料较同浓度普通水煤浆热值提升50%以上,火电机组节煤达50克/千瓦时以上,降低碳排放达160克/千瓦时,这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纳米碳氢燃料试验取得重大突破,体现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纳米碳氢燃料技术的使用大幅度改善燃煤锅炉的碳耗指标,可将准能电厂已关停2台15万千瓦机组平均煤耗由原347克/千瓦时降低到300克/千瓦时以下,满足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要求,为盘活固定资产、拯救小电厂及现运行燃煤锅炉电厂发挥决定性技术作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021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转变节能降耗思路,从提升煤炭热值入手创新,利用自产煤研发出储氢赋能纳米碳氢煤基特种燃料,与常规水煤浆相比,具有原料热值低、燃料固含低、点火温度低、燃烧热值高“三低一高”特点,实现储氢赋能,使单一的煤炭向新型储氢材料转变。(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