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地方·基层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0月24日   第 16 版)

  河南油田利用自产天然气

  年创收超700万元

  本报讯 “1号集油站天然气处理系统改造后,日处理天然气能力达到2万立方米,不仅满足了B124区日产天然气处理需要,而且实现了节约气量、提高天然气综合利用率的目的。”日前,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古城采油站B124区承包技师葛红雨介绍说。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开发一直使用油气两用注汽锅炉、加热炉,并用燃料油、煤作为燃料。2020年,该厂对这些锅炉、加热炉升级改造,均改用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作燃料。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古城油田泌浅10区超稠油注汽开发成本中,购买天然气费用占比89%,超稠油开发效益持续走低。

  古城油田泌123区、泌124区天然气储量约4500万立方米。由于单井产量较低,不具备经济开发条件,一直没有有效利用。

  为提高自产天然气综合利用率,产生更大效益,河南油田要求采油二厂优化改造天然气系统,充分利用自产天然气。今年8月初,采油二厂开始改造古城油田1号集油站流程,决定回收利用该区块天然气,降低稠油开发成本。采油二厂针对古城油田B124区气井压力高、气量大,无法对天然气充分利用等问题,优化改造系统,使自产天然气平稳进入西气东输系统,供古城注汽站自用,降低购买外来天然气费用。

  古城油田1号集油站天然气处理系统9月底改造完成后,日处理天然气8000立方米左右,并生产合格天然气,供古城注汽站自用。截至10月13日,该系统已处理天然气12万立方米。

  据古城集输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张振华介绍,天然气处理系统改造后,年产天然气可达250万立方米,年创收超700万元。(常换芳 郝光灿)

  长岭炼化打造区域

  石化产业枢纽

  本报讯  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及趋势,长岭炼化制定了“相应压减、相应增产”的总体统筹方案,依靠自身相对灵活的工艺优势,打好“控油增化”组合拳,做好区域绿色石化生产原料供应,当好拉动区域周边经济的“火车头”。

  去年至今,长岭炼化抓住部分化工产品市场形势较好的时机,管理团队最大限度摸索800万吨炼油项目的调整操作空间,按照“油转化”策略,优化炼油装置原料结构和运行路线,加大丙烯、苯类等产品的生产,确保聚丙烯、环氧丙烷等后续装置,以及薄膜、橡胶、医药中间体企业“吃饱喝足”,为湖南及周边地区香烟、食品包装薄膜、箱盒,以及医用、妇幼用品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今年1-9月,该公司的丙烯、苯、甲苯、二甲苯产量均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以来,低硫重质船燃市场发展势头较好。管理团队按照“油转特”的运行方案,精细测算各板块的生产潜能,优化低硫重质船燃的调和方案。上游装置加快基础油生产,罐区系统多方做好组分油接收、调和,确保低硫重质船燃增产增收,为发挥各地黄金水运优势,提供特种绿色船用燃料。今年8月,累计出厂低硫重质船燃1.55万吨,超月度计划29%,创历史最好纪录。

  在做好下游生产原料供应的同时,长岭炼化利用技术、人才等自身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与当地及环洞庭湖、沿江区域石化企业形成原料互供、产品共享的互联互通模式。位于岳阳市云溪区的湖南绿色石化产业园与长岭炼化仅一墙之隔。通过前期综合评估和市场竞价,园区的中岭化工公司的粗苯加氢装置对湖南境内的大型钢铁企业副产的粗苯进行精制加工,输送至长岭炼化,既解决了当地钢铁企业副产品处理难题,又为长岭炼化原辅料来源开辟了新渠道,实现了与地方共生共荣,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产品陆路互供功能较为完善的基础上,长岭炼化综合分析临江板块的发展定位,利用长江油品装卸码头与洞庭湖交界,上溯川渝,下达宁沪,通三湘四水的区位优势,建设以湖南为中心,辐射沿江及中西南部的油品、液体化工品等危化品仓储及中转枢纽。该公司改造打通总长25.7千米的厂区至长江码头的现代化油气输送管道,投资3亿元用于码头改造升级。港口部党委书记黄鑫山介绍说:“码头全新升级改造成功,将促进长岭炼化与环洞庭湖、沿江城市群和县乡的产品互供由单一型向多品种转变。”

  截至目前,长岭炼化码头吞吐能力达200万吨/年,首批3号、6号智能型泊位已投运,并与10余家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区域石化产业“枢纽”已现雏形。(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