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
我国碳排放强度
10年下降了34.4%
本报讯 记者姚金楠报道:9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指出,我国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双碳”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刘德春介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10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取缔地条钢1.4亿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比2012年增加5.7个百分点;“三新”产业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7.25%;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提升至84%。2022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6万辆,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水耗强度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8%。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建立并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改造,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海水淡化,推动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单位GDP水耗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
刘德春表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依然突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做好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要切实加强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持续完善能耗双控政策,优化节能目标评价考核频次和考核方式,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实施重大项目能耗单列,保障国家布局重大项目合理用能需求。
安徽:
应急跨省购电费用
由全体工商业用户承担
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应急跨省购电费用分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极端高温严寒天气以及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期,为保障居民、农业、工商业电力供应,确需从省外应急购电的,产生的损益由全体工商业用户承担。
《通知》提出,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安徽省电力供应极度紧张,实测最高负荷较去年增长16.2%,比该省常规电力供应能力高出980万千瓦。为尽量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组织电网企业根据国家跨省电力交易规则,通过省间协议、省间现货市场交易、省间临时互济、跨省应急调度等多种方式购电(以下简称“应急跨省购电”),为该省顺利通过两轮高温大负荷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知》明确,在极端高温严寒天气以及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期,为保障居民、农业、工商业电力供应,确需从安徽省外应急购电的,产生的损益由安徽全体工商业用户承担。当月发生的应急跨省购电费用,原则上按当月全体工商业用户实际用电量分摊,与当月工商业电费同步发行回收,电网企业在电费发票中注明“应急跨省购电费”。考虑到用户承受能力,对数额较大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可以签订“应急跨省购电费”缓缴协议,根据实际情况分批缴纳,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