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到0.33吨,继续在全国保持着最优水平;
■北京通过淘汰高排放的机动车,先后推进了23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淘汰,推广了50多万辆新能源车,使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到了70%以上;
■近10年来,北京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4万吨的燃煤锅炉改造,煤炭的消费总量从最高的2180万吨下降到2020年不到150万吨。
9月4-5日,“2022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在北京举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论坛上表示,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之策,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十分有益的地方经验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零碳”排放城市建设,全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清洁转型,在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提升,燃煤消费大幅下降,清洁能源规模持续上涨。
●● 碳强度显著下降
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表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入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作为首都,北京市坚决落实中央政府部署,坚持首善标准,大力实施绿色北京的战略,既巩固成果,接续攻坚治污,又积极稳妥地推进低碳发展、绿色转型。在减碳方面,北京市狠抓电力等重点排放单位的节能降碳,开展低碳企业等4类低碳试点,平稳运行碳市场。2021年,万元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降到0.33吨,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着最优水平。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近年来,北京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深入推进相关工作,实现了碳强度的持续显著下降。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低碳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承建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有序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表示,北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联合国环境署一直将北京的经验与发展中国家城市进行分享。
●● 推动存量燃油车电动化
北京市持续加快车辆“油换电”推广进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表示,在机动车绿色化进程中,通过淘汰高排放的机动车,先后推进了23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淘汰,推广了50多万辆新能源车,使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到70%以上。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石爱军介绍,目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56万辆左右,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力争达到200万辆,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石爱军表示,北京将重点部署三方面工作,包括持续优化车型,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数量和车型比例;提高重型车的新能源化和氢能化比例;进一步增强绿色出行比例,推动交通领域碳排放进一步降低。
“未来3年多要实现将近150万辆新能源车的增量,相当于平均一年要有40-50万辆,仅依靠新增车辆全面电动化不足以实现目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烨强调,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除补贴外,路权也应该更优化,“以深圳为例,深圳做了10个绿色物流区,允许新能源汽车进入,禁止柴油货车进入,这样的措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李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近10年来,北京市坚持走清洁能源化战略,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4万吨的燃煤锅炉改造,煤炭的消费总量从最高的2180万吨下降到2020年不到150万吨。目前,全市已有约130万户的居民告别了小煤炉时代,使用上了清洁安全的电,使北京市的优质能源比重提升到99%以上,全市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明显提升。
“下一步,北京市将在减碳方面严格源头管理,紧盯常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分类施策,实现源头同步削减,坚持减气少油增绿,逐步实现终端人员消费电气化,电力供应脱碳化,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高,污染物和碳排放比低的高精尖产业,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同时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的方式。”谈绪祥称。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还将通过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建立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资金安排联动机制,进一步通过市场金融手段应对气候变化。
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戴炜表示,作为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将碳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资产作为担保物,向企业提供融资,盘活企业碳资产;另一方面,将为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技术升级等项目提供转型资金支持,协助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参与设立气候投融资基金。采取“政府牵头、银行参与、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向减碳技术、碳汇应用、气候减缓基础设施等气候友好型项目倾斜,激发气候投融资市场主体活力,为气候投融资领域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