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是低碳发电的支柱,为全球提供了1/6的发电量、近一半的清洁电量”“我国水电连续17年稳居全球装机规模首位”“水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基石作用明显”“推进能源转型需要水电发挥主力军和保驾护航作用”“水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灵活调节和储能作用”“新时代水电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是记者近日参加2022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频频听到的声音。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水电已迈入科学快速发展新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水电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从更高层次、更广视野谋划未来,推动水电高质量发展。
■■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以来,我国水电事业大步前行。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等大型巨型常规水电,丰宁、长龙山、敦化、梅州、阳江、荒沟、周宁、沂蒙等一批抽水蓄能(以下简称“抽蓄”)投产,尤其是2021年,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2349万千瓦,为“十三五”以来历年之最。截至目前,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亿千瓦,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抽蓄超过4000万千瓦。
“进入新发展阶段,水电依然大有可为。”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表示,去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清洁能源基地等。“兑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实现水风光互补、促进电力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等,都离不开水电的科学有序开发。”
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看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进一步为水电和新能源的规模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期构建以水电为主导、清洁能源多元化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是大势所趋。
应急管理部二级巡视员夏君丽表示,在大力推动水电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水电梯级开发、下游沿岸人口密集的基本国情,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电力建设工程,特别是新能源电力建设项目进入大规模集中建设期,人员、设备、管控等重点环节面临的复杂性风险,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到实处,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将严格管理贯穿于水电行业的规划布局、勘察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
■■开发仍面临巨大挑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时期,水电开发对河流水文情势和生态环境也可能造成显著影响,存量水电面临资源优化、科学调度、工程安全等任务,增量水电在开发条件、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等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电工程建设运行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定位。”仲志余提出,“要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向海平坦言,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能力和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成套设计制造能力领跑全球,但与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水电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水电建设的主战场向综合条件更加错综复杂的西部转移,以及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开发、抽水蓄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水电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一些新的世界级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难题有待研究攻克。“未来我们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开发运行关键技术、水电工程健康诊断、升级改造和灾害防控技术、水电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丁焰章表示,中国电建因水电而生,与祖国水电事业风雨同舟几十载,未来,中国电建将依托工程项目持续加强水电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创新主体协同,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水电科技自立自强,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水电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抽蓄已行至战略新起点
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电力消纳,水电将长期承担灵活性调节性可靠电源的职责,水电的功能定位将由传统的“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与灵活调节并重”。
作为电力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抽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首次将抽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行业来发展。“抽蓄已经行至新的战略起点,成为保能源安全、稳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向海平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去年9月以来,抽蓄行业从“冬天”越过“春天”直接进入“夏季”。为更好发展抽蓄行业,今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了抽蓄行业分会,目前,会员包括两大电网、八大发电央企、十四家全国性设计单位以及主要施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16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