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党建·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7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故乡那口灶

■郭晖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7月25日   第 20 版)

  老屋拆了,在一堆瓦砾和扬起的尘土中,唯一保留的是靠东边的一间厨房。与老砖瓦房相比,这间厨房修建年代稍晚,墙体结构还很牢固,尤其是那口土灶上,奶奶曾烹饪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佳肴。因这份特殊的感情,加上还可以使用,老厨房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土灶由红砖、水泥砌成,右边放有一口水缸,灶台平面镶嵌的白色瓷砖已被岁月磨去了光泽,油渍浸入瓷砖纹理,黯淡发黑。灶台墙壁上挂着一个小扫把、一个瓢,还有木锅盖,黢黑的烟囱从灶台垂直向上连接到室外。灶台的背面有两个灶膛,靠灶膛的墙根摆放着烧火用的稻草、木材、松针。

  曾几何时,奶奶一有空就去野外捡拾柴草,它们总是堆得像小山一样。20多年来,奶奶和爷爷先后去世,因父母工作变动,我家搬到了城里,老屋老灶成了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很多年过去了,淡淡的乡愁中,饮食总是故土乡情中绕不开的元素,而饮食又与灶台紧密相连。

  小时候的土灶仿佛一个魔术箱,总能变出很多美味佳肴来。童年里有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每回饿了,便会跑进厨房,摸着肚皮嘟囔着想吃东西。正在择菜的奶奶,立刻扔下手中的菜,满目慈祥地问:“又去哪里疯玩了,这么快就饿啦?”话音未落,她就从灶膛夹出一个沾满柴火灰的地瓜,吹掉上面的灰,在围裙上擦擦,地瓜裂开一条缝,露出金黄的瓤,流出厚厚的糖油。我接过冒着香气的地瓜,囫囵吞枣般咽下去,一抹嘴角的地瓜渣,叫嚷着没吃饱,奶奶又从锅里掏出两把水煮花生,让我填饱肚子。

  有一次,我在稻田里玩耍,不小心将一根小稻须放进了嘴里,稻须卡在咽喉处,吞不下吐不出,急得我跑回家哇哇大哭。当时父母在外工作,爷爷、奶奶用尽各种办法,稻须纹丝不动,我越哭越厉害。

  突然,奶奶像想起什么一样,把我抱到厨房,嘴里连连说着:“莫哭、莫哭,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只见她往灶膛里加了把柴禾,用火柴点燃后,灶膛里噼里啪啦,火舌蹿出灶膛口,奶奶将洗好的韭菜扔进锅里,快速炒好后,喂我吃了下去,接着又给炸了碗糯米。吃下这两样食物,喉咙里的稻须总算被“制服”,我终于破涕为笑。

  如今, 燃气灶、电磁炉等各类灶具飞入寻常百姓家,用起来便捷、卫生,土灶像一件古董逐渐淡出舞台。然而,土灶并没有从大众的记忆中消失,在乡野郊外,土灶饭馆备受人们欢迎,土灶煨汤格外鲜美、土灶煮饭锅巴飘香……喝着锅巴粥,吃着农家饭,越来越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在品尝农家饭时回忆农家事,想起农家人。

  土灶不语,静守着悠长岁月,土灶无言,默默关注着时代变迁。炊烟四起晚霞灿然,是一副唯美的画卷,难忘土灶,难忘那烟囱里飘出的乡愁,难忘灶台前飘香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