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能源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码”上精打细算 ,实现企业“碳足迹”有迹可循;整合39类数据,引导城市精准减排——

“湖州首创”工业碳效码获好评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6月27日   第 14 版)

  “说到节能改造,过去就是‘闷头做自己的事’,上马一些技改项目、想办法降能耗。但是,同行做得怎么样、行业整体发展到什么水平等就不清楚了。现在,通过‘碳效码’平台不仅企业对自身碳效等级、碳排放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还能掌握自己在行业处于什么水平。有了对标,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就更加精准了。”6月1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公司行政部经理苏汉明连连称赞。

  苏汉明所说的就是浙江湖州在全国首创、首推的“工业碳效码”平台(以下简称“碳效码”),以能耗总量、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指标,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能数据,形成碳效智能对标体系,一“码”在手,科学评估企业碳排放情况,助力企业精准施策,赋能城市节能降碳。

  一“码”在手,企业节能降碳有了精准指引

  苏汉明向记者展示了安装在手机里的“碳效码”APP,界面上企业碳排放总量、碳效值(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碳中和率等各项数值一目了然。如同在家庭冰箱、空调上的节能标识一样,“碳效码”APP将效率标识分为1-5级,按颜色区分由绿到黄再到红,企业对应的碳效等级一目了然。如5级意味着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大大高于行业平均,碳效值最高,对应为红色高碳水平;1级则表示碳效值最低,对应为绿色低碳水平。

  “最初评估后显示我司为高碳2级,可把大家愁坏了。”苏汉明坦言,过去往往直接通过用煤量、用电量等减少来衡量节能效益。“一比才知道,离行业高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去年,我们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项目,推广副产蒸汽余热发电,更换落后电机、优选节能设备,一系列行动下来,到年底再评,升级为中碳1级了,努力看到了实效。”

  位于湖州长兴县的浙江宏丰炉料有限公司经理周永有着类似经历。“以前光知道看账单交钱,并不清楚电费构成,更别说掌握能耗、排放情况,节能降碳也不知如何开展。”就在6月9日,国家浙江电力(长兴)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朱宏达带来了一份“能效账单”,也给他带来了解决方案。

  这份“账单”依托“碳效码”生成,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生产特性、设备额定功率及运行工况,综合分析前一阶段用能情况。朱宏达还现场查看了厂区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基于生产用电需求,拿出优化方案。“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预计可以缩减10%的变压器装机容量,每年节约用电成本近10万元,减少碳排放25吨。”

  在湖州,目前已有3800家规上工业企业、5000多家规下工业企业生成碳效码。“碳足迹”有迹可循,指引企业高效减排。

  39类数据“大整合”,破题区域排放“摸底难”

  长期以来,摸清碳排放底数是各地公认的难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著称的湖州,一度也面临压力。

  “我市工业规模看起来不大,但‘两高’产业占比并不低,全市工业能耗水平高于全省平均。现有近万家企业用能方式多样,存在数据分散、底数不清等现实问题。电力、燃气等能源部门,经信、统计等业务部门,各有各的数据口径,相互之间缺乏协同。”湖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直言,数据收集整合并非易事。

  在这种情况下,“碳效码”平台如何准确摸底?又怎样保证海量数据的质量?上述负责人介绍,“碳效码”可逐层梳理企业“碳-能-电”业务,将水电煤气以及统计、税务等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39类数据进行共享、解构与整合。同时,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关键字段,完成7.8万用户税电数据核查,打造一体化碳管理平台。“‘碳效码’后台好比一个碳数据仓库,可从一大堆能耗数据中推导出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评估企业碳效值水平,引导企业自动对标先进,科学决策节能减排路径。”

  弄清个体数据,掌握区域排放底数便有了基础。记者了解到,目前,区域“工业碳效码”已覆盖湖州381个行业、市县2级,其中包括碳监测、碳对标、碳中和、碳应用4个核心模块,可系统拆解碳排放“测、评、用、治”等关键环节。在“碳效码”界面上,能源利用效率、高碳行业排放情况、区域碳排放来源占比等信息一应俱全。“我们还出台了《湖州市工业碳效对标(碳效码)管理办法》,发布了《工业企业碳效评价规范》地方标准等文件,从机制层面保障运行,并通过专家论证、企业评估、意见征集,不断优化升级。”上述负责人表示。

  11个地市受益,湖州“样本”走向浙江全省

  记者了解到,4月底亮相的2.0版碳效码新上线了“碳诊断、碳技改、碳金融、绿色工厂、绿电交易”5大应用板块,并打造了“一键办理”服务平台。运行1个多月以来好评不断。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节能降碳就是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现在很多好的政策都与企业碳排放水平挂钩,比如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工厂评价,更加激励我们想方设法减排。”苏汉明称。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国网湖州供电可依据碳效评价结果,开展定制化节能评估、交易响应、节能改造等多项“供电+能效”服务,帮助企业开展用能诊断分析、专业技术改造。

  “碳效码”平台的宗旨就是要鼓励绿色生产、引导低碳转型。“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少了,低碳高效企业越来越多,区域碳排放才能实实在在降低,城市整体才能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湖州市经信局上述负责人介绍,湖州去年甄别了117个节能改造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该市将继续针对260家高碳、5级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全覆盖,计划推进330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预计可节约标煤22万吨。并依托“碳效码”,进一步推出“碳效贷”“碳惠贷”,对低碳高效企业扩大产能、高碳低效企业节能降碳技改给予贷款额度、利率等差别化待遇,鼓励企业自主转型。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州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1160笔,共计10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继湖州之后,“工业碳效码”正走向浙江全省,目前已有11个地市的4.2余万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赋“码”。测算显示,通过这一举措每年可推动降低碳排放500万吨以上,相当于20万亩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