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数字能源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数字化浪潮席卷锂电材料生产领域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6月20日   第 17 版)

  近日,临汾市中贝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建成年产万吨的磷酸锰铁锂材料智慧工厂项目。该公司表示,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的高度耦合与集成,将提升生产线的全过程管控与优化能力,打造智慧锂电材料工厂新模式。

  在下游需求的刺激下,近年来,锂电材料生产商大规模扩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智慧化生产的大潮已悄然而至。

  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

  磷酸锰铁锂作为传统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升级版本”,近期获得了广泛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龙头企业相继布局,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迎来了扩产期。

  在此背景下,临汾市中贝新材料有限公司表示,磷酸锰铁锂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的投建扩大了生产规模,同时提高了施工标准,通过产线的自动化配置和生产工艺的改良,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据悉,这是国内投产的首条万吨级磷酸锰铁锂智慧工厂产线。

  从总体上看,这只是锂电材料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正极材料生产商容百科技宣布,将在仙桃建成年产能40万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基地,专业化、数字化正是其产线的特色之一。

  下游电池企业更是“大手笔”布局数字化生产。今年3月,宁德时代宣布,建成全球首家零碳电池工厂,通过对厂房系统及设备运行数据的自动获取,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利用AI视觉检测系统,自动学习和提取缺陷特征,提升电池生产各环节检出率。4月,亿纬锂能在其小圆柱电池战略发布会上也指出,其最新投建的电池产品线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同时采用数字化运营,以实现更低的碳排放。

  有研究指出,相对于传统生产车间,数字化车间具有现场生产信息实时监控功能,通过采集数据和构建车间级网络,车间生产状态将在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企业及时作出调整。

  市场扩张对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在业内看来,推动锂电材料生产各数字化变革的重要因素,正是高速增长的锂电需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中银国际发布的数据,近几年来,锂电正极材料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已经从2016年的16.1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109.4万吨。与此同时,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带动下,该机构预测认为,到2025年,正极材料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25万吨,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锂电材料产业链上产品价格不断走高,锂电相关企业营收的增加直接让其有了更高的成本容纳能力,同时也为锂电材料生产商扩产提供了动力。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引入将是行业大势所趋。”

  同时,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分会研究部主任周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18年前后,锂电材料生产商就开始推进数字化,具体措施包括正极材料生产前期原料的入库、全自动的精准填料,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数据、后续的生产入库批号等。目前,电池厂对原材料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产品编码和溯源等需求也对锂电材料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数字化进程比预期更快

  去年末,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的“两步走”战略,在“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在政策、市场的推动下,锂电材料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愈加明朗。过去的一年多里,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锂电智能设备供应商相继宣布扩产,推进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从上述公司2021年业绩报告来看,其订单数量、盈利水平均大幅提升。这也意味着,智能设备的应用正在锂电材料行业全面铺开。另据行业研究机构高工锂电的数据,2021年,中国锂电行业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1.97万台,同比增幅高达98.18%。

  崔东树表示,随着锂电材料生产商不断扩产,新兴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将持续扩大。周波更是表示:“目前欧盟等地区已经对锂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让电池企业对其原材料供应商有了新要求,未来电池可能会利用‘电子护照’来体现材料信息,锂电材料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