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煤炭·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以“走动式”管理堵住科技管控漏洞(读者来信)

■高运峰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4月25日   第 16 版)

  近日,笔者在与煤矿行业的老师傅闲聊时得知,在井下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有作业人员为了“安心”生产,会采取遮挡探头,调整监控头角度等方法,逃避监管。

  以遮挡瓦斯探头为例,当井下瓦斯超过设定的浓度后,瓦斯探头会像居家使用的燃气报警器一样自动报警,提示矿工撤出,避免因瓦斯聚集引发爆炸。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作业人员心存“超限一点,算不了什么,只要没有火花,完全可控”的想法,认为完成生产任务挣到钱,养家糊口最重要。反之,不但挣不到工资,没有奖励,甚至还会被处罚。对于矿井管理者来说,瓦斯探头报警后,责任追查随之而来,不但影响矿井生产和效益,而且事关个人经济收益。所以,也会积极地想办法,让矿井在自认为安全可控的条件下,默许探头“不发声”。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许多科技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混为一体,矿井不仅要使用有关监控设备,而且还要负责维护和管理,缺少第三方和外部的检查、督促,导致矿井部分作业人员耍小聪明,甚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要堵住漏洞,笔者认为,须健全当前远程监控及设备维护管理体系,加强“走动式”管理,弥补监管盲点。

  加大“走动式”管理考核十分必要。对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走动式”管理进行量化考核,对走动区域、次数、发现的问题、处理方式等细致考核,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先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人为或其他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积极鼓励设备的维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补短板,并打奖励牌,形成双向发力局面。

  煤矿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让煤矿安全生产更有保障,但科技设备的最终操控者、受益者还是人。科技管控说到底是人的管控,只有科技管控与人的“走动式”管理相互配合,才能堵住漏洞,发挥实效,真正实现安全生产。

  (作者供职于龙煤集团七台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