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电网·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新型电力系统倒逼数字化转型——

电网业务上云要过安全关

■本报记者 张子瑞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4月25日   第 21 版)

  核心阅读

  电网调度对电力可靠性至关重要,关乎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在能源行业,电网对数据上云要求颇高,其对上云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远超发电企业。

  

  从两大电网到五大电力,从“三桶油”到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数据上云成为趋势。云计算和云存储成为重要的数字化能力。万物互联,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行,便捷和风险共生。

  中国系统副总裁邓东旭日前向记者表示,未来5—10年,将是“数字化+国产化”相结合的螺旋上升过程,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过程更要做到自主可控。

  让数据成为“金矿”

  助力能源行业实现上云本质安全

  当前,能源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着种种痛点。

  以电力企业为例,随着业务持续推进,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是财富也是禁锢,并不是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有效转化成数据资产,大量数据仍处于沉睡和待开发状态。另外,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技术物理特性,数据共享面临多重挑战,数据孤岛问题同样突出。

  在此背景下,如何让数据成为“金矿”,而不是负担?

  邓东旭表示,这就需要帮助客户布局大数据底座,建设大数据资产平台,深化各类数据应用场景并进行标准化前提下的数据治理工作。

  “小时候家里经常停电,现在,城市里很少有异常停电的情况。”邓东旭说,“电网调度对电力可靠性至关重要,关乎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在能源行业,电网对数据上云要求颇高,其对上云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远超发电企业。”

  而要实现上云本质安全,就要做到可掌控、可研究、可发展、可生产,从技术体系引进、强化产业基础、加强保障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落地生根,带动传统信息产业转型。中国电子云正是由中国系统为以能源企业为代表的政企客户打造的一朵安全的“云”。

  依托中国电子云,2020年中国系统用时15天,便为某大型油气央企集团交付集团级专属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目前承载80余套关键业务系统;今年3月中标某大型电网央企生产系统中最核心的调度云备调节点项目。

  去年,桑达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完成收购中国系统 96.7186%的股权后,双方业务顺利完成重组、融合。4月21日,桑达股份发布2021年年报披露,2021年,桑达股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利润总额15.72亿元,同比增长2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69.48%。

  从“源随荷动”到“源荷互动”

  新型电力系统驱动数字化转型

  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和枢纽,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对其他行业具有非常高的业务价值。比如,在北方城市里,通过用电量数据判断房产的居住情况,有利于推进智慧供热。

  正在推进的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风电、光伏等分布式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调度形成巨大挑战。

  除了新能源本身的特性外,分布式电源数量将呈十倍甚至百倍地增加,这意味着传统的调度手段必须迭代,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调度的实时平衡。

  邓东旭认为,从“源随荷动”到“源荷互动”,新型电力系统驱动着数字化转型。

  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网对于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发电侧来看,未来,发电企业则面临着如何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挑战。

  “每个批次煤的成本不同,发电企业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必须知道实时的发电成本,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某发电集团与我们合作,把100个电厂的数据归集到数据中心上云,归集的数据足够多,就能建立起基于统计学的AI模型。我们正在一同攻关,如何基于100个电厂的数据,把发电实时成本的模型做得更准确一些。”邓东旭在分享合作案例时说。

  不做简单集成商

  立足自主能力推动综合解决方案落地

  作为央企中国电子旗下的二级公司,中国系统在与能源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有一种天然的相互信赖感。

  作为一家混改后的央企二级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体制,中国系统吸引了一批曾服务于阿里云、华为、华三、埃森哲的技术精英和一流人才。

  邓东旭表示,能源企业选择云服务商首先看重的是安全性。这不仅仅来源于对其央企的身份认同,更来自于对解决方案的认可。“中国电子云集合了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长城服务器等信创关键要素,进行全系统优化,将这些信创能力以云的形式对外输出,最终形成了以PKS自主计算体系为基础的立体安全防护链。”

  经历了云的1.0时代和2.0时代,中国电子云的技术精英们正在打造基于云原生的3.0时代的云,致力于实现完全容器化的数字化底座。“所谓完全容器化,类似于用搭乐高积木的方式拼装飞机,从而保证了标准的一致性和架构的稳定性,这也是中国电子云的后发优势所在。”

  “我们在能源领域有众多行业顾问,他们拥有平均十年的行业经验。正是凭借这些认知,我们能抓住能源企业的核心需求,把他们头脑中的业务模型,通过专业的能力转化为数字化流程和平台。”邓东旭强调,“我们不做简单的集成商,而是紧贴业务线推动综合解决方案落地,助力能源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