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率先建成全国首个“零碳”物流园——“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产业链看,物流行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和枢纽,物流园区则是物流业务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集成多种运输方式,包含多种物流设施和功能业态,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在“双碳”目标下,物流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必然。
记者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总量超过2000个,2019年物流园区能源消费量为714.3亿千瓦时,碳排放量为4295.6万吨,碳排放增长率为5.45%。2021年预计能源消费量达786.8亿千瓦时,碳排放量为4731.6万吨,碳排放增长率为5%,物流园区降碳任务依然艰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绿色物流分会副秘书长赵洁玉表示:“物流园区的主要能源活动为装卸搬运及仓储建设使用,特别是随着能耗强度相对较高的立体库和冷库需求的快速增长,物流园区急需落实降碳行动,加快零碳物流园区建设。”
用能清洁化是抓手
记者了解到,不少物流园企业从运输方式、功能业态和自身优势出发,围绕可再生能源应用和货运卡车电动化节能降碳。
“我们通过物流车电力驱动和数字化运营服务平台,采用‘租售服’一体用车模式赋能顺丰、京东、德邦等物流龙头,从运输侧降耗减排。”地上铁华北政府及公共事务部张辉介绍。
物流“巨头”们也主动“切换”至低碳模式。2021年,菜鸟实施了从订单生成到包裹送达的全绿色物流运输解决方案。同年,京东物流投入10亿元用于绿色低碳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建设。同时,京东产发对53个物流园区,通过配备光伏、充电桩、智能储能系统,加速新能源综合应用,对在建、拟建园区项目优先做好零碳、低碳绿色规划。
京东产发新能源业务负责人沈剑告诉记者,“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2021年全年分布式光伏设施累计发电956万千瓦时,可满足约4410户普通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较火力发电节省燃煤2920吨,较采购市电减少碳排放约5833吨。
整体规划设计不可或缺
零碳物流园的建设思路主要是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提高能效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结合增加碳汇的方式,使人为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抵并达到平衡。
京东产发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说,碳中和路径需要战略也需要技术,以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为例,战略层面全力推动绿色仓储、绿色运配、绿色包装、绿色协作的全链路设计,技术层面推动实施碳中和路径落地,如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最大程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持续提升园区运营能效和电气化水平,通过碳交易与价值链优化抵消等,加快节能降碳。
赵洁玉指出,打造零碳物流园区要从两个层面推进。一是在规划建设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从选址、设计、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等。二是在运营管理层面,应以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提高设施设备能效水平、完善数字化运营和高效管理模式,提高物流园区能源利用率,结合可再生能源应用,实现降碳目标。
多方协同放大降碳效应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是推进物流园区结构升级和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赵洁玉指出,比如京东物流面向城市物流枢纽和企业生产园区打造5G和能量双网融合能力,一方面基于5G一张网,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另一方面基于能量一张网,提供园区碳中和顶层设计,实现园区碳中和路径实施和碳资产管理平台建设,依托两张网推动能效提升。
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平台智能园区创新部负责人者文明介绍:“物流园区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各作业环节的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例如通过5G专网端边云协同技术,将仓储机器人的大量算法上移到边缘侧,降低机器人成本和能耗,也能让机器人反应更快、更灵敏。”
“零碳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是孤军奋战就可实现,不仅需要系统化思维来推动,也需要物流企业、能源解决方案企业、技术提供企业、节能环保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赵洁玉告诉记者,打造零碳物流园需要完善相关标准以及评估、认证体系,同时需要相关能源管理、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管理等一系列标准支持,也需要加快编制物流园区相关绿色低碳技术目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