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电力·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3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既要供热发电,还要参与调峰——

热电联产如何“一石三鸟”?(煤电清洁高效低碳转型系列报道之六)

■本报记者 赵紫原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3月07日   第 11 版)

  “供热机组要如何满足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热、供电和调峰需要?”“煤电已经联动了,煤热会联动吗?”“供热机组进市场是不是只能被动充当价格接受者?”……采暖季接近尾声,不少燃煤供热机组从业人士向记者说出了心中的困惑。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热电联产机组装机约5.6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的比重已提升至52%。同时,两部委去年11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供热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

  这意味着相当规模的热电联产机组将被委以重任——以一“机”之力“肩挑”发电、供热、调峰三项重任。

  弃热保电还是弃电保热

  左右为难

  “燃煤机组热电联产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热负荷连续出力,以供热负荷的大小来确定发电量多少,不供热也就没法发电;一种是热负荷不连续出力,间歇供暖,大多由不具备供热能力的纯凝机组改造而成,是当前热电联产的主力机组。”有发电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克表示:“出于民生保障考虑,部分热电联产机组所发电量优先上网、优先收购、优先结算。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逐步提高,热电联产机组将面临供热、供电和调峰三者难兼顾的矛盾。”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指出,以抽汽式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假设30万千瓦抽凝机组在正常工况下供热能力是350吨/时蒸汽,若供热量达到550吨/时蒸汽,发电能力就要从30万千瓦降至18万或20万千瓦,“这期间也不能再调峰了。”

  “供需相对宽松时相安无事,但供需紧张、煤价高企时就不一样了,弃热保电还是弃电保热,左右为难。”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峰要“顶”谷要“压”

  入市咋办?

  供热机组的另一痛点,在于进入市场后如何保障收益。

  上述发电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要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这对采暖季的供热机组来说是个挑战,峰段顶不上去,谷段压不下来,多数时段只能被动充当‘价格接收者’,国外也是如此。”

  “今年1月,电力现货试点地区某抽凝供热机组较同区域、同类型纯凝机组少收入2000万元。”

  另有发电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就是机组灵活性受限制。“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应如何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企业改造动力和回收机制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

  “价格方面还有一个问题,热价需不需要联动煤价?”上述发电企业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供热范围不断扩大,现有供热机组“小马拉大车”现象愈发凸显,亟需新增热电联产规模,国家也提出“十四五”期间供热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

  “在此背景下,煤热需不需要联动?发达地区热电联产机组用于工业蒸汽收益不错,但大部分不发达地区通过发电量收益摊平供热成本,即‘以热养电’。现在供需相对紧张,发电本身就亏损,热价与煤价并未联动,发电企业经营压力高企,甚至陷入供热量越大亏损越多的窘境。”

  热电联产非万能

  改造需慎重

  那么,如何改造能够既满足供热、供电又兼顾调峰?上述工作人员指出,从北欧的实践经验来看,供热机组最小出力最低可压至15%左右,且不影响供热,关键是要对热电进行解耦。对此,《通知》明确,采暖热电机组在供热期运行时要通过热电解耦力争实现单日6小时最小发电出力达到 40%额定负荷的调峰能力。

  王克建议,技术方面,鼓励热电机组应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热电解耦,充分发挥热电机组在保障供热能力、参与辅助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经济性方面,亟需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确保改造后热电联产机组获得合理补偿,通过市场机制调动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的积极性。”

  刘博认为,哪些机组适合改造、哪些机组不适合需要慎重甄别。“在采暖季,通常由30万千瓦以上的统调抽凝机组担任供热主力,调峰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百万千瓦或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头上。但这些大型机组都带基础负荷,如果单纯为了消纳清洁能源,一味将负荷压到30%甚至更低,则与建设初衷相悖。”

  对此,刘博建议,不宜将发电主力机组全部改造为热电联产机组,必须预留出一部分调峰能力,也就是说,无论30万千瓦、60万千瓦,还是百万千瓦机组,只有一部分可改造为热电联产机组,一部分还是作为发电机组保留调峰能力。 “如果不加以甄别全部改造,除了能耗高、效益差以外,还会出现消纳新能源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