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过去10年,中央一号文件9次提到了农村电网工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将让老百姓从“用上电”跃升到“用好电”。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记者梳理发现,过去10年,中央一号文件9次提到了农村电网工程。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将让老百姓从“用上电”跃升到“用好电”。
乡村振兴激活电力需求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显然,乡村振兴和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有效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农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由国务院专门部署安排启动实施的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于2019年底顺利收官,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通过实施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机井通电工程、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三大工程,重点解决了贫困村的农村生产用电问题,有效满足了农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
业内认为,继新一轮农网改造之后,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表示,今年要加强农网建设,科学规划农村电网,把提高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着力提升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县等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村清洁低碳用能。
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乡村用电负荷,这对传统乡村能源供应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这离不开电力的有效支撑。“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道路上,必将伴随对电力的强烈需求,也预示着能源电力在乡村将有广阔的发展舞台。电网巩固提升也需要同步进行。”
农网提升要与乡村经济相协调
当前,如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是农网巩固提升面临的新课题。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农村人口分散,农村电网改造投资大,电网企业投入和产出不匹配,因此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一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网升级,如果短期内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等量负荷,农网升级的投资收益将是一个问题。”
“乡村贡献了大片优质土地用于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使其失去了发展其他产业所需的宝贵土地资源,如果这些土地仅用来发电而无法带来其他价值是不经济的。”吴俊宏表示,“如果农村地区仅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负荷增量,那么,农村地区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只能长距离送至主网,这将增加网损并带来更大的电网调峰压力。”
然而,上述难题并非无解。
在电力行业人士看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生活用能等都将出现多种新需求和新特点,尤其是部分中心村规模逐年扩大,低压供电半径逐渐变长,用能终端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将带动农村用电量、用电负荷持续增长。
实现“源”“荷”协同发展
吴俊宏表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新能源资源和田地亩产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将可以实现在农村配网体系下的“源”“荷”同步发展。“这样一来,新能源得到大发展的同时,新兴产业所带来的负荷增长也能够就地消纳这些新增电力,农网巩固提升就有了依托。”
据记者了解,现在已经有不少地区对乡村振兴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例如,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的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投产后,预计平均年发电量可达2385万千瓦时,光伏与农业两项年均净收入约570万元。这可带动宁江区82个行政村年均增收近7万元,为宁江区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探索出新路。
吴俊宏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能源的发展机会绝不局限于传统农村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或是单纯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结合农业产业土地复合利用的能源发展模式将大量涌现。
在吴俊宏看来,伴随乡村“源”“荷”同步发展,单位土地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并将有利于提升农网升级改造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