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候危机加剧,大型企业减少环境影响的压力愈来愈大,因为庞大的收入规模和遍布各地的业务分支,使得他们的碳足迹无所不在,促使他们必须积极带头脱碳减排。
近日,非营利智库新气候研究所和研究机构“碳市场观察”联合发布企业气候责任监测报告称,全球多个重要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气候承诺只停留在表面,而且存在夸大减排宣传的嫌疑,这不仅会扰乱气候政策的执行,还会拖累全球整体减排进程。
■气候诚信度普遍较低
据了解,上述两家机构对全球25家收入排名前列且作出净零排放承诺的大型跨国企业的气候目标、减排计划和进展以及业务透明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这25家企业分别涉足能源、食品、科技等多个领域,年收入合计达3.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结果显示,尽管这些企业都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但实际上的绝对减排量仅为40%。
报告指出,25家企业中有一半的净零减排目标模糊不清,既缺乏措施细节,也没有完成年份。到2030年,这25家企业仅可能将排放量平均减少23%,远低于气候科学家做出的“未来10年应该将排放量减少近50%”的呼吁,这是避免气候变暖所必需的企业最低减排标准。
两家机构还对这25家企业进行了“气候诚信”评级,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家企业总体上具有很高诚信度。其中,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的气候目标具有“合理完整性”,较为清晰地指明了如何实现90%的减排目标;沃达丰和德国电信的气候诚信度紧随其后,基本上可以指明如何对整个价值链进行90%以上的深度脱碳;苹果、索尼、沃达丰的诚信度为“中等”;亚马逊、谷歌、大众汽车诚信度“较低”,而联合利华、雀巢、宝马的诚信度“极低”。
■存在过度宣传的嫌疑
《金融时报》指出,全球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被指控夸大自身减排措施,实际上,大多数气候承诺都被有争议的减排计划、隐藏的关键信息以及会计技巧所破坏。
例如,德国意昂公司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实际上这一目标并未包括其出售给批发市场的能源产品,而这些能源产品在该公司销售业务占比高达40%。意昂公司表示,这些销售被排除在外,以避免重复计算客户的排放量,符合广泛使用的温室气体协议标准。
许多公司坚称他们的气候承诺符合公认的全球标准,但自愿减排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少数非营利组织自行实施和认证的。这25家企业都得到了非营利组织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以及科学减碳倡议组织的积极气候评级。
报告的主要作者、新气候研究所气候政策分析师Thomas Day表示:“这些公司没有足够的监管或问责制,(减排)基本上靠自愿。真正重要的不是净零排放声明,而是实际承诺的内容和具体行动方案,他们一直在夸大自身减排效果。”
据了解,几乎所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依赖碳抵消计划,但这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包括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碳汇项目。支持者认为这是遏制气候危机的一个有用工具,但反对者则声称这是变相为排放“买单”。
以碳汇项目为例,反对者指出,植树造林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排放到大气中的碳现在已经使大气升温,而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一个世纪,树木则需要几十年时间来生长和中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扰乱气候政策
碳市场观察政策专家Gilles Dufrasne表示:“企业的误导性声明会影响气候政策的制定,甚至会干扰监管机构的督管工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最终会让全球整体减排行动大打折扣。”
美国CNBC新闻网指出,25家被评估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不认可这一评估结果,并质疑评估方法,强调他们始终致力于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危机,只有马士基和联合利华坦言,愿意进行更富有成效的对话,以了解如何更有意义地改进自身气候行动方案。
亚马逊表示,该公司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认真地采取行动,为了实现到2040年净零排放,亚马逊正努力完成在2025年前100%可再生能源运营这一阶段性目标。雀巢全球气候交付和可持续采购负责人Benjamin Ware则表示,雀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到顶峰并将持续下降,这一评估报告存在重大错误,对雀巢的运营情况缺乏了解。
“坦率地讲,我们对这些企业做出的声明回复,感到惊讶和失望。”Thomas Day表示,“随着企业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压力陡增,他们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声明往往缺乏实质性内容,这无疑会误导监管机构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