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油气·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在青海、海南等地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检查,发现多项重大安全隐患——

危化品安全管控要严防严查漏洞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2月20日   第 13 版)

  近日,应急管理部第八督导核查组在海南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专项督导核查时,发现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海南富山油气化工有限公司等危化品企业存在消防设施缺乏管理、设施安全间距不足、在爆炸危险区作业等多种安全隐患,安全管控问题突出。此外,近日国务院安委办明察暗访组在青海对相关危化品企业进行检查时,同样发现多项重大隐患。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作为重大危险源聚集的领域,危化品行业是我国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此次督查发现的多种安全隐患,暴露出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

  多家企业被查出重大安全隐患

  据了解,应急管理部第八督导核查组在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一氧化碳探头报警两月有余,却始终未进行有效处置,企业则回应称系生产过程中排放一氧化碳被风吹到探头附近。此外,核查组还发现该企业部分消防设施因管理不当,泡沫炮上出现鸟窝,且企业内部消防员知识匮乏,不能正常操作消防设备。此次核查组在该企业共发现4项重大安全隐患,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已要求企业整改。

  在海南锋利气体有限公司,核查组发现作为重大危险源的乙炔充瓶间缺少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在距充瓶间不足十米的检瓶间内,装有喷砂、喷漆等非防爆电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此外,在生产区域,该企业还非法储存环氧乙烷、氨、六氟化硫、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易爆瓶装气体。核查组在现场要求属地应急管理部门责令企业立即进行整改。

  上述发现问题的危化品企业之外,更有屡教不改的企业。据了解,今年7月,国务院安委办曾在海南富山油气化工有限公司检查出11项安全隐患,企业回应称隐患均已整改并验收通过。但核查组近日复查发现,仍有3项未整改,包括中控室与生产装置间距不足等重大隐患。

  在青海,国务院安委办明察暗访组也在多家危化品企业查出了重大安全隐患。比如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液氯储存罐区存在氯气报警器用铁丝、胶带捆绑,检测器电缆入口金属挠性管连接脱落等情况;而且温度测量元件安装不规范,不能准确测量液氯温度;还有企业一线工人存在安全防护能力不足、意识淡薄的情况。

  安全意识淡薄是主因

  在北京歆迪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看来,此次检查发现的多项重大安全隐患,若不及时整改,将来可能引起大的事故。“比如一氧化碳探头报警那么久都不处置,就没法有效监测危险气体,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瓶装气体本身易燃易爆,却仍然放置在本来就存在很多易燃易爆物的生产区域,更易引发安全事故。且一旦发生事故,还会‘火上浇油’。这种类似的问题在很多企业都存在。”

  事实上,针对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尤其是针对危化品的重大危险源,有更明确的、更严格细致的管控要求。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都是有据可依的。

  “危化品行业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在安全管理方面做得最细致的,制度非常健全,都规定得非常清楚。这次企业被查出来的问题,其实是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就可以做好的,比如报警消除、合规存放,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很低级的问题。只要企业稍微重视一点,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张华表示,“这一方面暴露出危化品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对法规的自觉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方政府执法的‘亮剑’没有挂起来,法规的权威没有完全树立。这都需要进一步去提升和完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安全生产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国对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督查力度也不断升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安全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当前仍然反复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根本原因还是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

  仍需从管理上下功夫

  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安全隐患频现的背后,反映出企业管理出了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仍需从管理上下功夫。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安全的问题,但安全是企业综合管理的结果,它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缺乏合规性,合规管理出了问题。这也是整个企业管理落后的一种体现。”张华说。

  国务院安委会于2020年4月印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

  对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张华建议:“我国正在推动双重预防机制,这也写入了今年新施行的《安全生产法》,就是首先要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先把重大危险源识别出来,采取措施把风险给管控住,然后再去看管控措施有没有漏洞,就是隐患排查,这样才能把安全管理引导到正向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