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征求意见稿发布——

北京禁止新增气电是必然趋势

■本报记者 张金梦 吴起龙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2月20日   第 27 版)

  北京西南热电中心京桥热电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2月2日至12月31日。

  根据征求意见稿,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方面,北京市拟由此前的“禁止新增燃煤火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调整为“禁止新增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业内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在限制燃气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的基础上,北京将全面禁止新增燃气发电。这是北京乃至全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要求限制新增燃气发电机组。北京首开先河出于何种原因?作为北京本地重要支撑电源,限制气电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限制新增气电正合时宜”

  “北京市全面禁止燃气发电是必然趋势,目前来看,正合时宜。”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郑华如此评价。

  他进一步解释说,近年来,北京市商用天然气供应紧张,且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导致燃气发电成本持续攀升,这是北京限制新增气电的外在因素。

  从天然气供需方面来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能源业务部高级工程师吕晓洁表示,北京自“十二五”以来建设了四大燃气热电中心,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供气气源和管网设施建设,成果较为突出。“但自2017年实行‘煤改气’以来,冬季用气高峰时段供气紧张问题并未得到进一步解决。”

  在燃气发电成本方面,郑华指出,当前鼓励天然气发电并不利于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能源保障长远发展。“燃气发电成本为燃煤发电成本的2—3倍,若本地支撑电源大规模依靠燃气发电,发电成本定会大幅增加,这不符合当前北京能源发展现实条件。”

  除上述因素外,此次限制新增燃气发电还受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发展定位等内在要求影响。

  “尽管与已达到超低排放的煤电污染物排放值相比,天然气单位碳排放会减少40%—50%,但天然气发电的排放强度约为499克/千瓦时,较清洁能源而言,其应用发展仍会加重北京市碳排放压力;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电量占比,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为未来北京能源发展主旋律。”吕晓洁说,当前限制新增火力发电,是推动北京绿色低碳发展,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举措。

  供电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大规模、长期应用燃气发电作为北京电网供电‘保底’并不现实,但短期内全面禁止新增燃气发电,也有一定隐患。”郑华分析称。

  吕晓洁表示,未来,伴随北京市用电需求进一步增大、电网负荷攀升,现有电力资源或将无法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若在此基础上全面严禁新增燃气发电机组,压缩本地支撑电源比例,也有可能对北京市电网供电安全带来一定挑战。

  “煤电、核电在北京市都已明确禁止,短期内,新能源装机比例尚存在缺口,在这种情况下限制新增燃气机组,就需依靠不断扩大外来电比例,保障北京市供电可靠。”吕晓洁补充说。

  事实上,根据相关数据,北京目前外受电比例已达到约70%。不仅如此,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潘敬东曾公开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市还将进一步扩大外受电比例,提升北京电网“多方向、多来源、多元化”受电能力。

  “从电力系统安全角度来看,在提升外受电比例的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外受电与本地支撑电源比例,保证本地支撑电源能够满足外来电输入能力,进一步保障北京电网运行安全。”郑华说。

  气电仍有发展空间

  “北京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或不是单一文件,因北京具备距离河北等地较近的优势,后续可能会出台京津冀地区整体能源规划作为配套。”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纵观全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势不可挡,北京亦不例外。

  公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外调绿电规模就已由45亿千瓦时增加到142.3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6.6%提高到了10.4%。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将到14%左右。

  然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就北京而言,吕晓洁认为,目前华北地区已形成华北电网保供京津冀、京津冀保供北京的电力供应局势,未来北京可在域内、域外布局电源点,与建设加强智能电网结合,域内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域外重点布局直供电源点和绿色电力基地,通过电网多点注入等方式,多元化满足电力增长需求。

  “北京还应加快储能设施建设(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负荷侧调节资源的积极性,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增加电网设施投入,尽快建成具备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受入大规模外来电、强恢复力等特点的智能电网,以保障北京能源供应安全。”吕晓洁建议。

  郑华分析指出,就全国来看,各地应根据供用电结构与特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燃气发电等多种发电方式;另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尚存间歇性、可信容量不足、电量支撑有限等问题,在技术与机制问题得到解决前,短期看火力发电作为调节仍然必要。

  在郑华看来,尽管北京市天然气热电联产将受限,但天然气发电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等作用依然不可小觑,“现存项目的保供保安全和辅助服务灵活性支撑作用显著,仍存发展空间。”